安全管理网

情牵故乡

作者:冯传荣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6日

 算上在外求学的日子,不经意间,离开故乡已二十余载。当初的懵懂小伙,如今也已是人到中年了。看着儿子那节节攀升的个头,日益勾起我对故土亲情的浓浓思念。思念时的回忆,回忆时的思念,交织在每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在每一个朝阳初升的清晨。
  
  长江之滨的故乡,河渠纵横,清流绵延;地肥苗壮,鱼米之乡。少年时钓鱼是我的特别爱好,我家前面是条通江河,后面则是队里的有五亩地大的养鱼塘,为我钓鱼提供了很好的地利。每个星期天、节假日,甚至是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拿着自制的鱼杆钓几钩,每次都收获颇丰,还能给家人改善一下生活。邻居们都说我比较“惹腥”,戏称我是“小鱼翁”。我自觉得自己技术和经验还可以,加上比别人多了一份耐心,这就是我从没有空手而归的原因吧。
  
  闲暇之余,自然也少不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戏玩。捉萤火虫,自制弹弓打麻雀,用粗铁丝和自行车链条自制能打炸药发光的手枪……。还有许多会玩但已记不起土名的小游戏,我家屋后面的大竹园那时成了我们快乐的天堂。这份快乐伴随着我成长,直到我大学毕业。
  
  在尽享童趣的日子里,我稚嫩的目光里渐渐多了一丝成熟。那是因为父亲母亲每次进出家门时匆匆的脚步,还有他们春夏秋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父亲在集体性质的砖瓦厂有一份工作,还有一门远近闻名的木匠和雕刻手艺。干完厂里的工作,父亲在家里就施展他的才艺,替人家做家具和模具。为的是挣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为的是解决我们兄妹三人的学杂费用。
  
  和父亲同样年纪的母亲,则一直在家操持家务。在生产队时,虽是公家活计,但她总是早出工晚收工,从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分田到户后,她便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屋前屋后,轻活重活,播种收割,从年头忙到年终。因此,一有时间,父亲总要下地帮母亲干活。我们兄妹三人有时也帮着干点家务,当个作用不大的小帮手。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母亲没有哪一天不忙到午夜时分。乡邻们都笑称父亲母亲为“铁人”。母亲在泛黄的灯光下缝补,父亲在简陋的工作台前精雕细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构成了我家独有的生活风景。
  
  记得有一个冬夜,父亲因为疲劳,一不留神,锋利的刻刀一下刺穿裤子扎进大腿,鲜血顿时染红了大片裤管……
  
  我记不清什么时候起,对家开始有了一种真正的眷恋。记得上初一时的一个夏日的下午,因为午睡过了点,我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走。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我一会就走到了我家的责任田边。父亲和母亲正顶着烈日,背着喷雾器在稻田里打农药,不远处我家的绿树环抱的房屋刚好成了美丽的背景……就在这一刻,我突然莫名地产生了一种要回家的奇异感觉!虽然我的双脚仍在朝着学校的方向走着,却是一步三回头……这一天,也许预示了我后来的离别乡土,我亦开始对家有了朦胧的眷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父亲母亲给了我生命,是故乡的水土哺育我长大成人。身在他乡的游子,每天都在为故乡的亲人祈福,为故乡美好的明天祝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