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共造成22人受伤,其中,造成1送往医院途中人死亡,5人重伤。事故发生后,该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增加厕所蹲位,打通楼梯隔断。读完有关报道后,引起笔者沉思,如果这些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前,事故还会发生吗?
诚然,事后补救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事前就采取应对措施,悲剧会发生吗?据报道,事故发生后,该县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如:增加厕所蹲位、打通楼梯隔断、在全县开展安全检查等等,这些措施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在事故发生前如果厕所就有足够的蹲位,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就有足够多的老师参与管理,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就对学生的行走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出安全规定,如果……如果有了这一系列的如果,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
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据中国安全生产报报道,自2015年以来,河南相关部门已多次就校园安全出台规定。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踩踏事故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和单位与执行有关规定、制度不认真、不严格有关,与有关措施没有落实位有关,如:学校没有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中要求的那样,配置能满足学生使用的公共厕所,还有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学校安全责任机制是否落实,对学生出门、上下楼、上厕所安全等高危环节是否采取严密措施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查究。
严格的制度措施,良好的执行力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保证。笔者以前也曾到学校检查过安全,各校吸取了有关学校踩踏事故的教训,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如:严禁在走廊、楼梯等场所戏耍、打闹,行走时一律靠右边行走。并且笔者特意观察学生下课后的制度遵守情况,看到他们下课后,在楼梯、在走廊都自觉遵守有关制度规定,秩序井然,没有拥挤现象发生。后来,笔者与学校领导交谈时,他们介绍,他们会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出现的违纪现象会定期通报,告诫学生们注意。也正是他们采取了严格的制度措施,才较好地预防了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