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尘肺病”一词因为娱乐新闻偶然上了热搜,引起人们对尘肺病及职业健康的关注与热议。根据国家安监总局2017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至2016年全国新增职业病病例6万余例,其中89%为尘肺病病例。沉重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沉重的家庭负担,是以一个个健康生命为代价揭示出的我国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
职业病的发病周期较长,与爆炸、火灾、燃气等显性安全事故相比,职业病的社会关注度明显较低。但据数据统计,全球安全事故与职业病死亡比为1:6,职业病危害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严重。与我国近九成的尘肺病病例构成相比,欧洲发达国家的职业病主要为肌肉骨骼、心理、呼吸及心血管等方面很多我国还未列入职业病监管范畴的内容,我国的职业健康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职业健康需要人们及时关注和防护,更需要主责单位和机构从技术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防范和遏制。
职业健康工作离不开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家安监总局在《关于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中明确了建立科学、全面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性,并逐年落实实施。在持续加强行政执法和专家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社会化技术服务模式的推广也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作为体系重要一环,在对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检查中也发现了服务不规范、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提升服务机构工作质量,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工作场所现场职业病危害判断的科学性、准确性,是促进技术支撑体系顺畅运转,提升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抓手。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强化将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职业健康工作需要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据调查,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数据实行公开化,个人有权查阅自身相关的各类数据,企业的事故处置采用各相关部门集体联动的方法进行,部门间数据统计共同进行。在一百余年的统计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庞大的数据,通过工伤、职业病的分析计算,分析事故成因,按照不同行业、人员构成等得出相应的预测措施,能够为政府指导和预警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强有力支撑,准确率逾八成。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职业健康信息化数据体系还不完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健康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收集和运用职业健康数据必将在安全监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精准施策,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职业健康工作还需完善标准规范内容。作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工作的权威依据,标准规范随社会的快速变化而更新迅速。但以去年底公布的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最新国家标准为例,却反映出标准更新周期长、部分技术内容与最新技术成果有出入等问题。美国之所以能够快速更新和发布职业健康领域标准规范,与其监管部门明确的职责划分和NIOSH等专业科研机构科学严谨的技术支撑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建立安监、卫生、劳动保障等多部门联合修正体系,确保科研成果及时互通共享,在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的更新与修订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准确而合理的技术标准。
职业健康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我国职业病危害分布广泛,从行业领域看,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领域是“重灾区”;从企业规模看,广大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从人员构成看,重体力劳动者、劳务派遣和临时工群体流动性大,给职业健康监管带来严峻挑战。结合本地区重点行业、职业病发病等因素,科学研判职业病发展趋势,将为职业病防治及监管工作做出科学导向。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进程,之前存在的大量高危害和职业病高风险企业会通过工艺改造、疏解外迁等方式降低职业病危害。在逐步控制传统职业病的大趋势下,未来职业工效学、心理、精神卫生等方面的预研预判将是首都职业健康今后工作重心的聚焦点。紧盯政策动向,科学研判职业病发展动态,提前谋划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将是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绝不是说说而已。保障每位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是我们安监人的职责所在,维护每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更是我们安监人的应有之义。守护职业健康就是守护美好生活,守护职业健康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