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文化是供电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不成文的综合规则体系。是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由于电力具有要为国计民生提供直接、连续服务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安全第一”在电力行业中的突出位置。大家知道,劳动资料要*劳动者去掌握、去使用,劳动对象要*劳动者去开发、去改造,所以,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一个单位安全状况的好坏,最终只能取决于人的能动因素。人们曾经预想,技术创新成果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下降。但是竞争的现实使得人们逐渐感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员工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用户。在新的阶段,权威人士对于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了不管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人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于是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这些理论,正在或者继续有效地指导和谐供电企业的构建实践。
认 识 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人的基本含义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人”、“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复杂人”。促成这种转变,主要取决两个因素:一是个人性因素,即职工队伍文化结构发生了改变,平均学历显著提高,大家的期望值和价值观与计划经济年代相比有了明显不同;二是环境性因素,即随着科技发展,职工的受训要求日益强烈,企业对于职工的依赖感也在增强,社会要求全面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呼声愈来愈高。对于管理者而言,只有了解职工的社会需要,重视群体的作用,设法使员工从工作关系的改善中获得乐趣和意义,对员工尊重、信任、关切、友爱等,才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劳动热情。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单位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面有失偏颇,有的管理者受旧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员工就是干活找钱,只要到时发给他们工资就行,对职工的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导致职工情绪低落,没有主人的感觉,因而事故隐患增加;有的管理者对以人为本的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肤浅片面,没有真正理解“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含义;有的只把以人为本当成时髦口号喊在嘴上,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措施;有的目中无“人”,心中只有资金、技术和设备;有的局限于把目光完全集中在少数几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身上,忽视了全体员工的作用;有的只把员工当成生产的“机器”,出了事故一味的惩罚,而没有意识到严格管理的背后应当包含“刚性管理、柔情操作”。那么,怎样才能在企业安全经营活动中做好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呢?
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去亲口尝一尝。在一定意义上说,认识事物的现状和它的历史,才能知道事物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否则,是发现不了矛盾,提不出问题的。为此,湖北某一供电公司曾经进行了员工满意度的抽样调查。员工满意度,就是指员工在企业的经历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员工所期望的回报与实际获得的回报之间存在的差额,两者成反比,差额越小,满意度就越高。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员工满意度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员工付出与所得的对等性,二是员工所处环境的协调性,三是员工在企业中获得成长的可能性。价值观、感知性和重要性决定员工满意度。员工所期望的回报包含两类内容,一类是内在回报,一类是外在回报。前者指员工的工作环境、学习机会、发展空间、归属感与成就感;后者指员工通过为公司或单位创造价值而得到的物质酬劳,包括基本薪酬、奖金、住房、福利与保险等。
理解人
一个真正安全状况良好的企业,是这三个纬度之间的平衡:第一是经营取向,关注对外发展,让更多的外部用户满意;第二是个性取向,强调提高员工素质;第三是管理倾向,强调应更加关注内部的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内部运行要素。
汉高祖刘邦智谋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勇猛不如韩信,却能创建帝业,就是用人所长,达到了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的良好效果。援古证今,据事类义。有的人好动,就安排他去做需要经常走动的工作比如巡检,有的好静则安排他去做需要经常监视的工作比如监盘,等等。在安全考核惩罚上要以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我们的目的是让其提高安全意识,所以不能简单粗暴的一罚了之。
孙子兵法早就告诫我们“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后战为下”。具体来说,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实施“情感”融入之前,应当弄清员工这样几个基本诉求:一是关于“本性”。认识人的本性是管理的开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虽然很多,但是无非人性向善、人性向恶、人性亦善亦恶三种结论。总的来说,管理者还是应在具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扬善抑恶”、“使长弃短”和“用巧补拙”的原则,务求展示、激发、运用和发展人性中光明的、积极的、美好的一面,以给人向上的动力与希望。二是关于“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管理就是对人的欲望的管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欲望予以关注、激发、调控、满足的过程。人的欲望丰富多彩,所导致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概而言之,管理者的责任即是竭力抑制人的不良欲望,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并使之成为驱动安全管理过程正常运转的原动力。三是关于“人心”。管理的上乘工夫就是善造势,然后乘势而上,顺势以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识势,即识内势与外势、强势与弱势、优势与劣势、近势与远势,而识势的关键就是要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顺应人心、最终赢得人心。你能赢得人心,你就能赢得安全。四是关于“关系”。可以说,
离开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无所谓管理。关系就是财富和资源。如何通过对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达致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的重塑、团队精神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沟通与交流效率的提升、合作与互动模式的创新、协调与整合方法的改进以及组织内外人际关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最佳配置等等,已成为未来安全管理制胜的关键。
同时,在安全管理的导引和施教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遵循以下基本企业理念:依*人,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是首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安全事业之中。 尊重人,是最高的企业宗旨。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安全责任。塑造人,是成功的组织基础。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安全至关重要。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发展人,是管理的终极目标。改革的时代,必将是广大员工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励精图治的时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安全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凝聚人,是有效的运营保证。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把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也是安全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尊 重 人
作为供电企业,担负着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供电的繁重任务,各项工作都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我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充分发挥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就是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增长。有鉴于此,不少安全管理专家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柔性管理”理论。“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以人为本,则是“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它不依*外力施加来发号施令,而是讲求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情感输入,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安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开拓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力量源泉。
“柔性管理”讲求内涵重于外在,心灵重于物理,身传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废弃,激励重于控制。显然,在知识型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柔性管理”的施行,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从关爱员工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例如有一企业班组创造出了“五法”,并且将其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展示了“柔性管理”的魅力:
一是“融合法”。为了增强班组的安全融合性,打破班组岗位界限,分别成立工会小组,同时根据每个员工的个性和特点,调整班组员工结构,从而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班长之间更好地相融,使每个员工的个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二是“赏识法”。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你的表现很好”、“感谢你对班组的奉献”,等等,这些暖心而又朴实的话语,员工听在耳里,暖在心里。三是“兴趣法”。为了激发班组劳动竞赛的热情,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考核。同时,将劳动竞赛同评选“安全明星”结合起来,并把班组“安全明星”的多少作为劳动竞赛的一个考核内容,及时通报,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四是“渗透法”。坚持营造“小家”氛围,如为送上生日贺卡,如同少数民族员工同过民族节日。工会在员工休息室和更衣室过道设立安全文化走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关爱员工的温馨。五是“激励法”。在文体活动中,坚持开展多种安全寓教于乐活动,增强班组凝聚力,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和班组内部的凝聚力,从而使班组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近几年来,一个名词在神州大地响亮回荡,并且注定未来的岁月成为指导我们企业建设最为关键的词汇,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难预料, “柔性管理”将在未来企业管理彰显魅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因素----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必须兼以“柔性管理”,才能奏效。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要让每个员工或者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安全职责的权利,仅凭规章制度难以有效管理,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满足生产的基本需求----注重“个性客户”需要,这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化,使得“柔性管理”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