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僵化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07月28日

今年春节前后,公司在安排进行设备大修理的同时,又开展了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我担任安全课主讲,一上去就给员工们开门见山举了身边的例子:前两年,一位青工在运行的皮带机上伸手去抓一根废铁丝,一条手臂不由自主地随着废铁丝卷进了机器!而就在2006年在公司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时,我曾经专门以兄弟单位同样的案例,强调在运行的皮带机上严禁发生擦洗、拆卸、清扫与跨越等不安全行为,而在参加培训员工的签到表上,唯独缺少这位青工的签名!

在许多企业,安全文化都被奉若神明,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人人管,事故隐患处处防”、“按章操作设备,时刻注意安全”之类标语触目可见。确实,从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张贴安全生产标语、悬挂安全生产禁令牌等都是对安全文化的一种传递和灌输,也会起到积极的提醒警示作用。但是,大凡文化都是需要动态发展的。事实上,也只有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突破条条框框、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的精神助推器,否则就容易患上安全文化僵化症,对安全生产起不到应有的推动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副作用。以员工上安全课为例,这不是“可上可不上、想上不想上”的问题,而是“必须上、用心上”的硬性要求,谁都无权回避、拒绝。同样,安全课的内容也不能例行公事空洞无物,或一般的照本宣科机械生硬,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和现状,用鲜活的事例,丁是丁,卯是卯,说清是非利弊,讲透道理意义,让员工从心底里对“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产生条件反射一样的敬畏。

那么,如何判断企业安全文化是否患上僵化症?当企业多次发生同一种安全事故,当安全生产标语、口号雷打不动永远停留在一个位置上,当安全例会成为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扯皮会”、安全培训根本吸引不了员工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说,安全文化僵化症的征兆已经显现了。此时,更新安全生产标语、口号,把安全例会开成事故讲解分析会,真正让事故责任者“摔个跟头,捡个明白”,安全培训课上让事故受害者现身说法等,都是安全文化打破僵化、增添活力的明智之举。而走出去、请进来更是拓宽安全文化渠道,增强沟通交流,活化安全文化氛围的长效机制,使企业在塑造自己预期的安全文化时,更多地思考与其他健康、优秀的安全文化互相融合,互为贯通。只有这样,企业安全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