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供电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24日

  随着公司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供电负荷及供电量也相应增加,为了确保供电安全、连续、可靠,做好火灾防范工作,做到一旦火情发生,不出现慌乱现象,并能及时有序地处置,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原则

  凡因生产、施工、雷击、电气等原因造成的起火,危及物资设备、人员安全和矿井通风秩序下正常运行,统称火灾事故。处理火灾事故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一)、紧急事故处理小组

  组长:曹俊

  副组长:徐江营、姜伟、

  成员:刘祥立、白笠言、赵永清、贺雨、吴卫国、武云海

  (二)、灭火行动小组

  组长:徐江营

  副组长:刘祥立、赵永清、贺雨

  成员:褚建军、赵建平、吉雅图、

  各变电站站长、检修队全体人员。

  (三)、通讯联络小组

  组长:吴卫国

  副组长:白笠言、

  成员:赵继荣、周政、吉雅图、

  (四)、疏散引导小组

  组长:徐江营

  副组长:吴卫国、赵永清、

  成员:赵继荣、吉雅图、

  (五)、安全防护救护小组

  组长:姜伟

  副组长:刘祥立、赵永清、贺雨、高晨希、

  成员:褚建军、赵建平

  三、工作组(小组)职责

  1、发生火灾,消防车末到达前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人员物资疏散的指挥。

  2、研究火灾扑救,人员物资的疏散方案。

  3、向上级机关及时通报火灾情况。

  4、组织人员保护好火灾现场。

  四、变电站灭火流程图(略)

  五、变电站灭火预案

  1、变电站发生火灾时,关键在于“灭早、灭小、灭了”不要惊慌失措,火场无论大小都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扑救,要及时关闭通风,切断着火设备的电源,积极组织扑救,在防器材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过早地打开失火房间的门窗,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2、在火灾初起阶段,一定要争分夺秒、集中全力、立足自防自救,力争将火灾尽快扑灭,化险为夷。若是个别设备刚刚失火,可以当机立断将失火设备电源断开,将火扑灭若是几台设备或电缆都已着火时要抓紧时间一方面将电源断开,同时用绝缘灭火器对准着火设备处喷洒灭火剂,争取将火压住,并彻底扑灭。片刻延误往造成巨灾。注意使用灭火器灭火后出现复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安排人做好水带铺设射水的准备。

  3、如果火势已到发展阶段,用绝缘灭火器不能将火扑灭时,为了保住全局,可切断失火房间设备的全部电源,尽快使用消防水带向失火处喷水。但在末切断电源之前,不可轻易地向设备射水。

  4、在无力自灭自救时,一方面积极组织扑救、疏散物资设备,

  另一方面,要迅速向公司消防队拔“8272119”报警,报警时要沉着、准确,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所警人姓名及使用电话号码,报警愈早,损失愈小。

  5、消防队赶到后,要尽快向消防队介绍火场情况,并配合其进行灭火工作。

  6、变电站发生起火时,一部分人投入救火,其值班人员还要坚守岗位确保其它设备正常通风,但烟气一旦比较大时,为了防止烟气中毒,要有人尽快组织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疏散要沉着冷静守秩序,这样才能在火场中安全撤出,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7、在烟气较大的情况下救火或撤离火场时,最好用湿毛巾、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

  8、在救火中,一旦有人身上着火,万万不能跑,如果衣服能撕裂脱下时,应尽可能地脱下浸入水中或踩灭,如果来不及,可以就地打滚,把火窒息,三人以上时,末着火的人要镇定沉着地随手拿麻袋、衣物等朝着火人身上覆盖、扑打、浇水或帮他脱下衣服,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器直接往人身上喷射。

  六、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发现起火后,无论火势大小,都应及时拔通8272119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火灾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料,即使火势较小,但由于对起火物质的性质不了解,使用灭火器材不当或者灭火器材失效等原因,扑救不力,会造成火势越来越大。若此时才想起报火警,由于错过了火灾初起阶段,使火灾难以扑救,即使扑灭了,也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变电站发生火灾时,在场运行人员应立即扑救、还应迅速通知调度和值班领导,并应及时报警。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及报姓名和报警电话。报警后要派到单位门口或十字交叉口等接消防车辆。

  七、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火灾的突然降临,会使火灾现场人员感到大难临头,惊惶失措,争相逃命,互相拥挤,结果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在火灾发生初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疏散人员,实行自防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发生火灾后,疏散引导组组长应迅速组织所属人员按既定方针和预案组织疏散,分组行动,互相配合。在消防人员末到达现场之前,火场人员必须服从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组织指挥。

  当消防队到达火场后,消防队组织指挥,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应主动向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协助消防队做好疏散工作。

  1、事故照明小组人员迅速按各自分工需要照明的通道、楼梯及出口等地段,启用各种照明设施,照明引导疏散。

  2、发生起火,孕妇、虚弱、老年同志,应及时离开火场,报警呼救。班组长要及时清点人数。

  3、疏散通道被烟雾所阻时,应用湿毛巾、口罩或物品捂住口。

  4、对于烟雾中已经迷失方向的人员,抢救人员应该引导他们撤离,必要时指派专人护送。

  5、对于在火灾中造成受伤人员,抢救人员要把他们背、抬或抱出火场。

  6、发生火灾应及时开启大门、通道,以用于急需疏散人员,人员疏散严禁使用电梯,以防突然停电,人员关在电梯中。

  7、除非不得已,不要敲窗、跳楼或随意开窗。

  8、疏散时应尽最大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涌向一个出口,造成伤亡事故。

  9、内部疏散引导组人员不断和手势或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首先利用距着火部位最近的防烟(封闭)楼梯,其次利用未被烟火侵袭的普通楼梯、楼外安全梯或利用疏散阳台、通廊以及其他能够迂回到安全地点的途径,将人流按简捷、合理的疏散路线引导到场外。

  10、外部疏散组人员应将已疏散到场外的人员引导至安全不影响灭火的地带。

  外部应设警戒组防止已疏散出来的人员重新返回危险区域,维护外部秩序,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条件。

  八、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初起火灾又称初期火灾,是火灾发生的初始阶段,一般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内。在火灾的初起阶段物质燃烧的速度比较慢,火焰不高,燃烧放出的辐射热能较低,燃烧面积不大。在场人员如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利用简易的灭火器材就能迅速将火扑灭;但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就会造成火势扩大,增大火灾损失。

  发生火灾以后,灭火行动组主要由义务消防队员组成,发生火灾,在组长的领导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所属人员迅速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先控制后消灭

  是指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的扑救。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室内火灾,在未作好灭火准备之前,必须关闭门窗,以减缓火势蔓延。此外,还可采取断绝可燃物的方法控制火势的蔓延和扩大。如将起火后附近的可燃物及时移至安全地点,不能搬动的,采用不燃材料隔挡;对易燃、可燃气体,可采用关闭有关阀门,切断可燃物的供给;对于流淌的可燃液体,可用泥土、黄沙筑提等方法,阻止其流向易燃、可燃物存放处。

  2、救人第一

  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消防人员

  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

  3、先重点后一般

  是指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资和人员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资。对于电气线路、电器设备发生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只有当确定电路无电时,才可用水扑救。在没有采取断电措施时,千万不能用水灭火;对于桌椅、沙发等一些可燃物起火,可直接用水或灭火器进行扑救,也可采用湿棉被等覆盖在起火物品上。

  九、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的程序和措施

  通讯联络组火场中主要负责通讯工作,在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初期阶段,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若被困人员多,且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发生火灾后,在组长的领导下,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让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并且疏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同时公开通报,让全体人员疏散。在火场上具体怎么通报,可视具体火情而定,但必须保证迅速简便,使各种疏散通道及时得到充分利用。

  安全防护救护组在火场中主要负责救护工作,发生火灾后,在组长的领导下,救援人员应对疏散出来的危重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十、注意事项

  1、各部门组平时要保持室内整洁,周围通道畅通、严禁在通道堆放物资、停放车辆。

  2、对区域内配置的消防器材、做到定期检查、任何人不得随意

  挪用移动灭火器材,应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3、扑救中,应先重后轻,先抢救重要物品、尽量使材产免遭损失。如遇人员围在火中,应组织强有力灭火手段遏制,消灭火势,尽力抢救人员。

  4、职工必须懂得“三懂三会”。三懂(懂得哪些是生产中的不安全火险隐患、懂得火灾预防措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三会(会报警,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