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保证我公司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管理,及时有效地实施对事故的控制措施,平稳高效地组织对事故的救援,为防止事故的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宁波市镇海新东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凡是生产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均适用本办法。
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2号主席令,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第105号令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2003]第376号令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011〕第591号)
7)《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0)《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3]第620号
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国家安监总局第1号令
1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
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20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8号令
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9号令,2012年6月1日)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噪声
机械性噪声:各机械设备的撞击、磨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
气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气体流动所产生。
电磁性噪声: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4.2工频电场
厂内配电房可产生工频电场。
4.3高温、热辐射
锅炉本体产生高温、热辐射。
4.4毒物
本项目主要的毒物有:氧化锌、铅尘、铜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木粉尘、硫酸等。
5、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序号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可导致的职业病 |
1 | 其他粉尘 | 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也可能被细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 尘肺 |
2 | 石灰石粉尘 |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即引发尘核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 尘肺 |
3 | 氧化锌 | 吸入氧化锌烟尘引起锌铸造热。其症状有口内金属味、口渴、咽干、食欲不振、胸部发紧、干咳、头痛、头晕、四肢酸痛、高热恶寒。大量氧化锌粉尘可阻塞皮脂腺管和引起皮肤丘疹、湿疹。 | 职业性金属烟热 |
4 | 铅尘 | 铅尘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和皮肤进入肌体,一部分铅或氧化铅溶于血液中,难以自然排出,在体内蓄积。从尿液或血液检测中,尿液含铅量高于0.08mg/L而无临床表现者,医学上称为铅吸收,伴有症状者为铅中毒。轻度中毒的表现是乏力、失眠、焦虑不安、口内有金属味、腹胀、便秘、反射亢进、心搏缓慢、血管张力过低、体温过低等症状。中度中毒者因铅抑制蛋白合成中的酶体系,影响生物机能,阻碍正常代谢过程,发生铅麻痹或铅中毒性脑病,重者有周期性定向障碍,并伴有幻觉,面部歪斜,全身肢体、肌肉活动加剧而不能自主,也有突然转入狂躁或强烈惊厥,导致昏迷或死亡。 | 职业性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
5 | 铜尘 | 大量吸入铜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患者有寒战、体温升高,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铜尘的工人常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的刺激症状,引起咽痛、咳嗽、鼻塞、鼻炎等,甚至引起鼻中隔穿孔。长期吸入尚可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生。 | - |
6 | 锰及其化合物 | 轻度中毒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头晕、记忆力减退、嗜睡、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精神萎糜,或有时有兴奋症状如欣快、活跃、讲话多、绪易变成无故发笑;中度中毒特点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锥体外系部分损害的表现;重度中毒(锰毒性脑病或锰毒性震颤麻痹) 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增高综合征、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综合征或足部痉挛性-强直性运动过度综合征 | 职业性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7 | 镉及其化合物 | 吸入中毒主要因吸入镉烟雾、镉蒸气而产生中毒。经数分钟至数小时潜伏期后出现眼及呼吸道症状如流泪、结膜充血、流涕、咽痛、咽充血、咳嗽、胸闷。一般无胸部阳性体征 | 职业性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
8 | 硫酸 |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 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牙酸蚀病 |
9 | 过氧化氢 |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 职业中毒 |
6、生产过程各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序号 | 岗位 | 存在的危害因素 |
1 | 化灰岗位 | 氧化锌、铅尘、铜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 |
浸酸 | 硫酸 | |
2 | 除铜 | 其他粉尘(锌粉) |
除锰 | 过氧化氢、石灰石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高锰酸钾)、木粉尘 | |
3 | 除镉 | 其他粉尘(锌粉) |
4 | 离心包装区 | 噪声 |
7、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7.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严高骐
副总指挥:宣加杰 杜振逵
成员: 邹国盈 姚于红 单宝 朱青松 何峰 王伟 冷定高 方毅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管理部。
7.2现场抢险机构及职责
7.2.1指挥部职责:
(1)事故一旦发生后,职业病工作小组人员必须到场,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送医院救治,情况严重,需报120报警,伴随火警发生,视情况报119,根据事故受害程度分析判断事故,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定成立抢险救援现场总指挥部;
(3)准备或调整现场人员抢救方案;
(4)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救助;
(5)调物资、设备、医疗、个人防护用品、通讯、后勤等工作;
(6)负责组织公司氨、氢氧化钠等有害物质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7.2.2现场救援总指挥部及其成员职责:
7.2.2.1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部职责:
及时到达事故单位统一部署协调事故的人员抢救和抢险救灾工作,下设现场抢险及督察、抢险救护、抢险救灾设施供应、灾情分析、抢险救灾调度、抢险救灾保卫、抢险救灾医疗、事故调查组和善后处理组等九个小组。
7.2.2.2抢险督察组(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
(1)跟班督察人员抢险救援工作落实。
(2)验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3)验证现场抢险人员的落实。
(4)及时向抢险救援现场总指挥部汇报现场进展情况。
7.2.2.3抢险救护组(公司生产安全相关部门)
对周边易燃易爆物品的转移,以防事态扩大;执行总指挥命令进行工艺控制;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工作,按照总指挥命令负责向邻近单位或社会求援联络。
7.2.2.4抢险救灾实施供应(供应部门及仓库)
(1)负责中毒和受害人员的救援的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并提供运输保障。
(2)针对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相关内容,对必备物资材料,工具要按质、按量储备齐全,并对周边市场中这些设备、材料、工具都要有所掌握。
7.2.2.5职业危害事故分析组(管理部、生产部、技术部)
(1)负责氨氢氧化钠、硫化氢等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
(2)负责中毒人员的抢救。
(3)协助制定抢救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
(4)协助现场总指挥对事故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发展扩大程度。
(5)根据现场分析进行工艺控制,人员疏散路线,邻近灾害区域的材料转移方法、地点。
(6)对上岗人员及当班操作人员进行清点,对短缺人员进行查找,并分析判断其避难地点。
(7)根据现场情况提出抢险救援的方案建议。
7.2.2.6抢险救援调度组
(1)根据总指挥部安排协助编制、发布现场抢险救援方案和调整方案;
(2)制定并发布抢险救援各项制度;
(3)落实并调度指挥部碰头会、调度会议安排的全部工作;
(4)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5)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6)按时调度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7)根据抢险救援工作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调度内容和各类调度记录表格;
(8)及时填绘抢险救援工作形象进度图表、统计人员中毒及受伤情况。
(9)安排抢险救援具体工作,并保证责任落实;
(10)及时统计汇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11)统计汇总人员考勤、设备材料投入、险情分析等资料;
(12)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13)按照“快、准、靠、灵”的要求,实行精细化快捷调度;
(14)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调度工作效率,建立调度工作电子档案;
(15)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6)组织分析任务不落实的原因;
(17)及时安排落实各抢险地点的电话安装工作;
(18)及时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7.2.2.7抢险救援保卫组(管理部办公室)
负责保证抢险救援物资运输、救护车的道路交通畅通和治安。
7.2.2.8抢险救援医疗(绍兴人民医院)
负责调集药品和医护人员等,并指导组织现场抢救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即时进行现场急救;组织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与治疗。
7.2.2.9事故调查组:
组织或协助对事故的调查工作。
7.2.2.10善后处理组:
协助事故单位做好事故中毒及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7.3现场指挥部
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由公司总指挥指令指挥部副总指挥担任,负责组织制定抢救方案和指挥现场抢救。
8、应急救援程序
8.1接警
8.1.1一旦生产现场发生有害物质中毒、化学烧伤等事故,必须立即向总调度室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范围、程度、人员伤害伤亡等以及汇报人姓名、单位。
8.1.2事故汇报方式及电话
汇报方式:公司内部电话、直拨电话等形式。
汇报电话:内线8337 8231
8.1.3响应级别:
(1)调度室把所得到的人员受害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
(2)指挥部根据汇报,进行判断,从而根据情况是否启动“应急启动”。如果情况不太明确时,可启动预警预案,并电话通知调度室及应急救援办公室。
8.2应急启动
8.2.1调度室接到总指挥下达的“应急启动”或预警命令后,立即进行命令的下达。
8.2.2如果上一级电话通知未能响应,可马上进行其它同级的电话通知,当同一级通知完毕后,再进行上一级的电话通知,如果仍然不能响应,可立即进行下一级的电话通知,直至全部通知完毕。
8.3救援行动
8.3.1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总指挥下达的“应急启动”或“预警”命令后,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集合。
8.3.2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专业组,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8.3.3救援前,现场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8.3.4处理事故前,必须首先对当班人员及事故段在岗人员进行清点,首先确定人员受困的情况下,进行事故现场的抢救,如有人员受困,则首先进行人员的救援脱困。
8.3.5处理有害物质中毒前要进行有害物质的切断工作。
8.3.6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要护送至安全地带进行救护,可根据情况直接医院救治。
8.3.7在救援过程中,公司内所有储备物资设备由现场总指挥统一调用。
8.4扩大应急
如事故不能达到及时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时,由总指挥部决定请求外援。
8.5应急恢复
全部受伤、受困人员救出后,要清点现场人数,抢险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8.6应急结束
8.6.1总指挥下达应急结束命令,事故抢救人员返回原工作岗位。
8.6.2指挥部进行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汇报。
9、应急物资准备
专业组按照本预案的精神,要求有独立取用方便的应急救援储备库,存放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工具和材料。其中包括有手提式或推车式灭火器、过滤式防毒面具(白、灰、褐色)长管式防毒面具,消防应急照明灯,医药箱、担架、安全帽、防毒口罩、医用口罩、应急灯、对讲机、彩条布、铁锹、沙桶等,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随用随取。
10、主要职业危害防护与抢救措施
10.1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0.1.1防噪声措施
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3)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4)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10.1.2防尘毒物措施
为了控制污染,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化灰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风机风量为5000 m3/h,粉尘收集后引入布袋除尘器处理后15m高排放;
2) 浸出反应时,次氧化锌乳液经泵引至酸性浸出反应罐,再将浓硫酸经泵引至酸性浸出反应罐,整个输送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酸性浸出反应罐上方安装吸风装置,收集的酸雾废气经酸雾喷淋塔处理后15m高空有组织排放;
10.1.5个人防护用品
所有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均配备防尘口罩;接触噪声的人员均配戴有防噪耳塞。所有接触毒物作业岗位均配备防毒口罩。查阅其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资料,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管理制度,并明确由该公司总经办负责此项工作。建立有劳保用品发放台帐,严格做到了按标准发放和统一审批制度,并要求劳动者在领取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持本人《劳动防护用品领取证》,不得有转借、涂改、变卖的现象,制定有严格的考核措施。职工调动或变更工种时,要按人力资源部门调动手续,变动其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及使用期限。供应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把关。
11、其他
11.1应急救援办公室及相关抢救单位要做好现场抢救或演练记录,要按一体化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审。
11.2本预案自下发起执行,本预案解释权归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