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可通过110、119、120、122等各类应急电话和其他各种途径及时报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掌握的应急知识积极展开自救互救,及时避险处险;参与并协助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事件的应急处置;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努力恢复重建。
一、爆炸事件应急常识。爆炸是指采取定时、有无线遥控等引爆技术,实施爆炸恐怖活动,伤害无辜群众的事件。当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做到:一是不要惊慌,应沉着冷静。二是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如有受伤人员,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或就近医院救治,开展自救互救。三是注意保护自身安全,迅速利用地形、地物或安全通道,进行隐蔽或撤离;现场烟雾弥漫时,尽量不吸入烟尘,以防灼伤呼吸道;尽可能压低身体,爬到安全处。四是服从现场指挥,协助抢救伤员和疏散人员,以防恐怖分子的连续袭击。五是积极向警方提供恐怖活动线索。
二、劫持公共交通工具应急常识。劫持公共交通工具是指利用武力或恐吓等手段,威胁或挟迫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迫使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无法正常运行。当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做到:一是保持镇静,迅速做好自身保护。二是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使恐怖行为走向极端。三是工作人员应机警果断,灵活应对。四是注意观察劫持者的体貌特征等情况,及时为警方提供线索。
三、投毒事件应急常识。投毒是指对环境、水源、食品等进行有毒污染,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人员受伤害的恐怖活动。当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做到:一是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如人员中毒,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专业部门救援。二是封闭现场,封存毒源,封锁水源地和食品。三是撤离后,不接近染毒现场,不食用染毒水和食物。四是相关人员应到专业机构体检。五是积极向警方提供破案线索。六是积极配合专业人员消毒处置。
四、 冬季使用煤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格的、与抚顺地区煤气相匹配的灶具并做到正确安装与使用。2、冬季最好不要使用红外线灶具,以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3、要坚持使用前检查的习惯,严禁使用明火查漏,查看部位:(1)灶具与胶管连接是否牢固;(2)胶管是否老化、破损,老化的胶管要及时更换;(3)胶管的长度应在0.5~0.8米范围内,严禁胶管过长;(4)胶管不得穿墙或靠近热源。4、使用自动点火灶具的,必须安装表后气源开关,不能只用灶具开关做为气源开关来使用。用毕要及时、准确关好灶具和气源开关,防止发生煤气渗漏。5、使用点火时要做到火等气,严禁气等火,防止发生爆燃。6、用火时要观察燃烧状态,通过调节风板,达到最佳效果。7、在用火过程中,严禁无人看管,以免发生意外。长时间使用煤气,要注意通风排放,以防发生乏氧现象。8、厨房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厨房和卧室要用房门隔开,装有燃气设施的房间不准住人。9、室内煤气设施严禁私自安装和更改,严禁装修封闭燃气管道。确需改动时请到辖区煤气管理部门申办改线手续。10、室内煤气管线上严禁搭、挂物品、物件及电源线。11、闻到室内有煤气味时,严禁动用明火及开启电器、电源开关,要关闭燃气入户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排放,禁止使用明火查漏。12、燃气泄漏严重时应立即离开漏气场所,并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应立即通知燃气维修单位进行处理。(不得在现场拨打电话)13、发现室外煤气设施损坏泄气时,请立即报修。对避免事故的报修、报险人员一经核实,将给予适当奖励。
五、火灾报警与自救
正确报警:《消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该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所以一旦失火,要立即报警,报警越早,火灾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要牢记火警电话“119”,接通电话后要沉着冷静,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着火物质、火势大小、以及着火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正确回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报警中心,打完电话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以便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火灾自救: 如果被困火灾中,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烟雾会挡住视线.火灾现场的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因为普通电梯极易断电,没有防烟功效,火灾发生时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极大.同时,也可以利用阳台。过道以及建筑物外墙的水管进行逃生。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中出,浓烟中尽量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六、食物中毒的防与治:食物中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是指食用了被细菌性或化学性毒物污染的食物,或误食了本身有毒的食物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短时间内大量病人相继发病,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发病与食用某种中毒食物有明显关系。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品的人群,没有传染性,停止食用这种中毒食物后,发病立即停止。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环节疏于食品卫生管理,使食品受到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如用甲醇配制假酒、食用油中掺入液体石蜡;误食亚硝酸盐、河豚鱼、毒蘑菇和农药、鼠药等污染的食物;食品加工、贮存不当。如四季豆和面豆没有烧熟煮透、马铃薯发芽等;农药、鼠药管理不善污染了食物、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等。按照病原学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真菌及其毒素等五类。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搞好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采取停止供应和食用可疑中毒食物、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就地收集和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配合卫生部门落实各项要求等应急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