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事业关系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笔者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探讨如何提振应急使命担当,坚持综合救援与专业救援相结合,政府培育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谋划构建与国际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情况
杭州市丘陵山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多样,山林水湖网密布,路网发达,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量大面广、在途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企业生产、大型活动会展加速,城市运营风险不断加剧,给城市应急管理保障带来挑战。如何以“三学三促三提”为载体,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打造符合国际化城市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为建世界名城、创安全示范城市提供坚实保障,是杭州市应急管理局亟待破解的课题。
2019年4月以来,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应急救援力量调查的通知》《杭州市安委办关于再次调查全市应急救援力量的函》《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工作的通知》等通知,全面梳理、摸底杭州市应急救援队伍现状。截至目前,统计全市各区、县(市)建成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536支,队员42000余名。其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9支、队员316名;社会民间应急救援队伍30支、队员1532名;三大通讯运营应急救援队伍35支、队员365名;油气管线水电应急救援队伍35支、队员437名;防汛防台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21支、队员1672名;城市安全应急救援队伍21支、队员646名;交通安全应急救援队伍20支、队员625名;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9支、队员203名;社会消防应急救援队伍25支、队员443名;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伍1支、队员19名;各类村镇级应急救援队伍3319支、队员35000余名。
战疫期间,公羊救援队紧急运送防疫物资
2019年6月以来,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三学三促三提”为载体,赴下城区、萧山区、余杭区、钱塘新区等地走访调研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0余支。2019年7月31日,召开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座谈会,邀请公羊救援队、狼群救援队、海正危化品救援队、金鑫矿山救援队等15支社会民间应急救援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的负责人就救援经验分享、队伍发展中遇到的场地、训练、装备、保险、交流、调度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如何更好地打造共建共享城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开展座谈。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困难
调研过程中发现,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精神面貌较好、救援技能较强、救援战绩突出,在城市应急、消防救援、水上搜救、山林救援、危险化学品处置、地质灾害救援、特种救援等方面很好的补充了专业救援的空白,极大地挽回了城市和市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彰显了杭州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风采,提升了应急管理部门的形象。调研中也发现各地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存在一些难题。
组织管理不够严密。一是杭州市社会救援队伍量大而不精,每支队伍的业务水平、管理方法也参差不齐,在实际救援中存在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的情况。二是社会救援队伍虽然各自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由于救援队员大都是志愿者,管理相对松散,制度难以落实,队伍不够稳定。同时,多数社会救援队伍缺乏固定的办公场地,难以集中管理、集中办公。三是救援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危化、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收到的现场信息不够准确,难以针对性配置人员、装备出勤救援。
资金装备保障不够健全。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来源主要靠队员捐赠、企业赞助,受限于队员的资金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性有困难。城市应急、消防救援、水上搜救、山林救援、危化救援、地质灾害救援、特种救援所需要的装备购置、维护、更新费用高昂,尤其是消防救援、危化救援所需的泡沫、灭火剂、吸附棉、围油栏、活性碳等耗材消耗巨大,社会救援队伍难以承担。
业务培训不够完善。一是业务技能培训不足,队员大都没有接受系统的救援业务技能培训,救援技能多数靠经验,面对复杂多变的救援形势很难开展专业有效的救援。二是队伍缺乏相对专业的训练场地,有的队伍训练场地小而远,有的队伍训练场地和仓库相隔过远,队员无法有效开展救援实战训练和演练。
人身和出行保障不够支撑。一是队员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目前保险公司针对社会救援队员的保险险种较少,且保险额度较低,救援队员出勤救援时安全保障有困难。二是出行保障不足,存在救援车辆出勤时无法走快速通道实施救援、部分救援车辆属于改装车无法上牌、新购置应急救援车辆因限行限号无法上杭州牌照等情况。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将结合本地区突发事故事件实际、当前全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情况以及新时代城市应急救援管理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培育工作。
抓好社会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定位要准。杭州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含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以及信息员队伍。社会救援队伍来自于社会民间、服务于社会民间,决定了杭州市应急救援队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是构建共建共享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极其重要一环。二是组织要紧。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组织相对较散,要建立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市、区二级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和管理,适时开展督查,“挂牌摘牌”,既要发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要“百花齐放”,也要规范队伍和救援管理,要“拉得出打得响”。三是平台要广。要构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大平台,统筹协调、科学调度、稳步推进,既要重点抓好实力较强的队伍建设,也要做好实力较弱队伍的培育,要把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都纳入进来,构建共建共享城市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业务能力。一是要加强培训。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的救援任务,多数是专业性强、危险性高的救援,各救援队伍要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强化训练。各救援队伍要周密制订培训计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装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演练科目,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是要深化交流。加强各类救援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利用队伍之间的培训师资力量、训练场地资源、装备储备资源,注重实施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演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提升应急联动处置能力。
强化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保障支撑。一是做好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贴、队伍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的资金筹集渠道,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浙应急救援〔2019〕83号)文件精神,制订并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工伤、出勤补贴、人身意外保险等有关政策,保障队伍组织建设、装备建设、业务建设和日常工作所需资金,鼓励相关企事业团体及个人支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二是做好装备保障。探索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应急装备共建共享机制,摸清杭州市应急救援装备的底数,建立应急救援装备档案,充分利用应急指挥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配置、调度应急救援装备,加强沟通、科学配置、合理调度,盘活存量应急装备,三是做好协调保障。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探索开展应急救援相适应的人身伤害、救援伤害等保险险种。积极对接交管部门,解决应急救援车辆入城,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出行、通勤等困难。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办公训练场地、物资装备仓库等方面提供支持。
杭州市地域复杂,山林水湖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各类突发事故事件多发,给城市应急救援带来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完善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是新时代城市应急救援的有效补充和可靠支撑,是新时代城市应急管理的名片,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初心”,更是建设“世界名城”“平安杭州的”重要保障。(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