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广州空气质量监测点布局科学吗”、“PM2.5纳入后广州的空气质量还能300天优良吗”……8日,在增城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向列席的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接连“开炮”。杨柳表示,广州早已具备监测PM2.5值的技术条件,下一步,监测工作将转变思路,“从被动到主动地说做什么、怎么做”。
监测点非随便安排
8日,增城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一开始,代表们便将话题引到环保上来。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去年全年广州空气质量优良300天的说法,有些代表提出质疑,认为“数据和实际感受有差距”。“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是怎么做出来的?数据是否科学?”一名代表问道。
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回应说,广州早从30年前就开始做空气质量监测,监测能力在全国属于第一档次,设施设备在国际上都处在比较先进的水平。目前,广州共有10个国家控制监测点,相关数据就是从这里分析得出的。“这10个点能代表广州的空气质量吗?一个点能覆盖多大范围?”代表们继续追问。“不是说能覆盖多大范围,它们都是国家经过细致调研后选定的。”杨柳说,这些监测点绝非随便安排,其综合数据可以代表广州空气质量的总体水平。
PM2.5不会“拉低分”
“加入PM2.5值后,优良天数会大量减少吗?”对此,杨柳笑着说,对于PM2.5值,“大家不能太当一回事也不能不当一回事”。如果按照征询意见稿的新标准,广州去年全年PM2.5值超标的天数是22天,仅占6.1%。“只要新标准颁布、国家许可,广州随时可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杨柳表示,PM2.5值不只是监测问题,更涉及环境的控制和城市生态改造,需要政府加大对环保的力度。“把PM2.5值的监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表示政府在环保问题上已经下了决心,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未来的空气质量监测,不会出现PM2.5纳入后广州空气质量就直线下降的局面。”
杨柳说,目前,广州正在着力建设环境预测预警中心,建成后广州的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将再升一个台阶,进入高端智能化监测的新局面。下一步,环保局也将转变思路,对于民众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从被动地说是什么,转向主动地说要做什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