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齐鲁石化110kV电胶线线路防雷改造情况及改造后的效果。通过降低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从而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伤害。
[关键词]线路避雷 杆塔接地 雷击
1.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劣化,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也日益增多,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2006年8月14日17:51,齐鲁石化公司热电厂110kV电胶线遭雷击,造成该厂八台发电机中的六台机停机,整个齐鲁乙烯装置几乎全停,损失巨大。雷击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通常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绝缘水平、采用负角保护、加装耦合地线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胶线由于多次遭雷击,对接地电阻大的杆塔采用降阻剂降低电阻或对拐弯处杆塔及山顶的杆塔加装负角保护等措施,虽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降阻剂失去效果,最终导致事故。
2007年,该厂对110kV电胶线防雷系统进行了综合改造:加装带串联间隙的线路避雷器,改造杆塔接地电阻。通过改造,经过2个雷雨季节的考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
对一般高度的杆塔,线路的耐雷水平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关,不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架空地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加装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
3.线路避雷器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线路避雷器主要是用于降低送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而非限制操作过电压,因此电胶线线路避雷器使用了带串联间隙的YH10CX-84/240型氧化锌避雷器,并且,安装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1按规定进行了交接电气试验
避雷器安装投运前应进行规定的电气试验。测量其绝缘电阻、直流1mA下的电压U1mA及电压为75%U1mA下的泄漏电流,测量结果应与出厂数据比较无明显变化,并应符合规程规定。表1为22只电胶线线路避雷器的出厂试验和交接验收试验结果。其交接绝缘电阻均在100000MΩ以上。
|
编号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出厂试验
|
U1mA(kV)
|
133
|
130
|
132
|
132
|
133
|
135
|
136
|
130
|
136
|
136
|
133
|
75%U1mA
电流(mA)
|
8
|
7
|
9
|
9
|
7
|
8
|
9
|
10
|
8
|
9
|
10
|
|
交接试验
|
U1mA(kV)
|
132
|
127
|
131
|
135
|
133
|
138
|
139
|
131
|
139
|
140
|
134
|
75%U1mA
电流(mA)
|
20
|
30
|
25
|
29
|
21
|
21
|
26
|
25
|
27
|
29
|
26
|
|
|
编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出厂试验
|
U1mA(kV)
|
134
|
130
|
131
|
133
|
133
|
130
|
134
|
135
|
130
|
132
|
131
|
75%U1mA
电流(mA)
|
11
|
8
|
10
|
11
|
11
|
9
|
8
|
8
|
9
|
8
|
8
|
|
交接试验
|
U1mA(kV)
|
136
|
128
|
132
|
134
|
137
|
131
|
135
|
140
|
132
|
137
|
131
|
75%U1mA
电流(mA)
|
25
|
19
|
15
|
22
|
26
|
21
|
23
|
20
|
26
|
20
|
22
|
|
#8
|
#16
|
#17
|
#18
|
#19
|
#20
|
2005年测量结果
|
23.2
|
29.7
|
17.8
|
18.5
|
21.4
|
27.6
|
2007年改造后测量结果
|
2.4
|
2.13
|
2.87
|
3.47
|
4.63
|
1.27
|
2008年复测
|
3.46
|
4.82
|
5.03
|
4.90
|
5.20
|
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