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9月12日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我国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了解我国外贸现状、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主要论述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注意的方面和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  贸易壁垒
        一、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现状
        (一)目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工业制成品中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目前,我国出口商品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档、低附加值产品。以服装为例,我国每年出口服装件数达50亿件套,但平均出口服装的价格不到法国出口服装的1/1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虽然我国目前机电仪化产品的出口已有一定比重(约1/4强),但其中相当数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力和创汇能力不强。
        2.出口商品量大,付出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劳动,而效益不佳。我国出口的产品从数量上来看,比起过去几年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性质的,即靠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来获得更多的产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的数量增加,而不是质量的提升。出口商品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价格指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与外汇的增加不成比例。由于偏重数量扩张,总体效益不高,在商品质量上带有很多粗放型经营的痕迹,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最终是失败的,因为一国可供投入的要素是有限的。
        3.出口产品中我国自创的名牌产品太少。从全球驰名品牌来看,前几名没有中国的,前十名也没有中国的,这与我国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七是极不相称的。我们有些企业至今不太重视商标工作,一个商标倒了牌子,产品换个商标又出厂,这样就不可能使用户对商品质量树立信心,更谈不上创名牌。
        4.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管理不力。在海外市场上出现许多中国的低质量产品,足以说明一个问题:本国的低质量产品运输到国外的阻力不大,基本处于一种不受监督的状态。由此而引起的消极影响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承担。
        (二)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二、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质量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质量索赔事故频发,外贸损失加大。到目前,浙江市工艺品行业协会已拥有会员企业600多家,其中义乌本地企业就占了70%以上,年产值达50亿元,义乌已成了中国工艺品聚集地和出口窗口。然而由于缺乏行业的生产标准,许多出口的产品都被美国、欧盟等以产品质量有问题为由遭到索赔。 如浙江市工艺品行业龙头企业华鸿相框就曾遭遇多次外贸出口产品质量索赔事故,最大的一次就赔偿了150万元。以“华鸿”为代表的浙江市工艺品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生产单位深感产品标准制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定率先在义乌工艺品行业协会实施工艺品产品标准的制订工作。
        2.减少出口国信任,绿色壁垒增多。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副主席、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程誌青委员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损失巨大。程誌青说,尽管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或与国际不接轨的现象,造成行业标准的管理、制定、检测的不规范。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标准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
        3.同行业其他国家竞争者占据有利市场。在欧美品牌先后占据中东地区蓬勃发展的零售市场的同时,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品牌在该地区的竞争力非常有限。联想等一些电子品牌确实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电子产品市场的主导品牌仍然是索尼、苹果、诺基亚等欧美品牌。在时装、日用品、儿童玩具等行业,尽管很多产品是中国制造,但是几乎没有中国品牌存在。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应该更注重创造性和设计,发展自己的品牌,进而实现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4.出口企业举步维艰。自1978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我国一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在国外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海外市场,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危机发生,我国人民币升值,国内原成本持高不下的众多不利因素下,位于珠三角的深圳、东莞和中山市的绝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的日益强大,出口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大大上升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同时人才紧缺且缺乏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存在而又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当人工成本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必受到影响。其次,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规模较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或更改计价货币的内部对冲方式规避汇率风险,这种弱势地位更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
        (二)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消极影响
        (1)由于食品安全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较强的隐蔽性与合法性,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各国的标准条例、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阻碍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并且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应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使得食品出口业路途坎坷。根据世贸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为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其快速预警及产品召回被通报次数居通报各国之首,占通报国半数以上。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共发布通报781项,增长7.1%,其中对华通报99项,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01项,列所有被通报国(地区)之首。
        (2)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将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未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在日趋繁多的食品新标准的面前,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往往会措手不及,或者无法达到此类标准,或者就是要花费高额的费用才能实现,而发达国家就可能以技术优势来占领国际食品出口市场。如,今年我国第一季度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1~3月份环比跌幅分别为0.57%、32.54%和22.5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水产品监测预警分析师刘景景认为,这种变化主要是年初开始实施的欧盟IUU法规所致。
        2.积极影响
        (1)引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如此的经济大环境,中国势必不能坐以待毙,那么这就会使中国的食品出口业开始积极的采取行动来适应环境,目前我国的食品出口主要优势集中在价格方面,过去追求的“低价低质”已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中国的食品出口业重新制订新的食品标准,提高他们产品的质量,从而可以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好的质量优势;同时,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也让中国政府对此有了进一步地重视,更多的法律规章被制定出来,更强的执法力度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2)目前过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使得中国的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抵制一些社会上不法商贩或小作坊的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的销售,并且群众都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监督日常食品卫生的行列,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食品市场的健全与发展。                                                                                          
        三、造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造成我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1.产品质量与质量标准不一致。今日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生产外包迅猛发展,而加工贸易占据出口半壁江山也正是中国外贸的突出特点。“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赢得如此广大的海外市场,根源在于中国制造商局具有严格遵循订货客户设计标准的能力。好些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出现问题,不是因为中国制造商没有达到订货客户的设计标准,而是因为订货客户设计标准自身就存在问题。可是,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其他国家不顾其是否与定货客户的商品设计标准有关,将质量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的制造商,这使得我国外贸商品的质量表现出下降的势态。
        2.企业不重视开拓高质量的名牌产品和维护名牌商标。一种出口商品在国外赢得声誉后,国内群起生产甚至假冒,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结果,使多年艰苦创业的名优产品在出口中倒了牌子,由于质量不合格连带原来花费巨额资金创下的好的品牌也一起被逐出已占领的市场。此外,由于中国出口商品质量问题,使得部分进口中国商品的国家取消了对中国商品进口时的免检优惠,中国商品质量的信誉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下降。从商品类别来看,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是纺织品、水产品、畜产品、农副产品等。
        3.广大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质量需求处于较低水平。在真假难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消费者在购物中只重视商品的价格高低,喜欢购买削价商品,而恰恰忽视了商品的质量。有的消费者缺乏鉴别商品质量的知识,购物中不注意商品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期等能证明商品质量的标识及说明,往往被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所蒙蔽,上当受骗之事屡有发生。
        4.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贻误了打击假冒伪劣的有利时机有的执法人员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手中的执法权力,把打假当作生财之道,以罚代刑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采取应付手段进行“假打”,名为执法打假,实为假冒伪劣的保护者;有的在打假中不是严肃认真地查处问题,而是千方百计为假冒伪劣说情、护短、开脱责任、姑息迁就,致使查处工作收效甚微,导致假冒伪劣愈演愈烈。
        (二)食品安全的原因分析
        1.农产品的源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由于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而农民喷洒化学农药等被认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如今,既使是家禽家畜排泄的“有机肥”,与我们先辈时代的有机肥营养成分相比也早已大相径庭。有数据显示,每万头猪每年排泄物中就含有机砷类残留物一吨,这些有毒的“有机肥”常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用以施肥、或排入溪流,造成污染。 
        2.加工工艺存在问题。日前国内的农业生产工艺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的现状为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设备极其落后,生产工艺非常粗糙。许多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先进设备进行种植、加工,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生产出他们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忽视了质量安全,甚至根本没有质量安全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3.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而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居然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主管部门缺位,执法力度不到位,个别机关中长期存在的推诿扯皮作风,对农产品监管的薄弱等都让问题农产品躲过重重关卡进入了市场。
        4.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国家的许多规章制度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和农产品的再次加工中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形态
        1.认清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如果质量意识淡薄,尽管短期内可能急功尽利,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受损失的是企业利益,受损害的是国家形象,丢掉的是国际市场和出口信誉。有专家言,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是国际市场永恒的主题。实际上,所谓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质量好的商品即使价格高也有市场,质量差的商品即使便宜也难以有市场,直到最终被逐出市场。因此,要求外经贸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强烈的质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正确理解质与量的关系,处理好出口规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提高出口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出口规模、赢得经济效益。在当前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质量对于保持和扩大出口规模至关重要。质与量在出口商品规模中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规模,但量要以质为基础,规模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今后,外贸企业的发展应主要靠质和值,即质量和价值(效益)。出口量的增长应伴随出口额的同步扩大,如果二者不成相对正比,只是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降、价格下跌,这种没有质的量、缺少效益的规模越大,对我损失反而越严重。外贸出口企业必须坚决克服盲目追求数量、追求速度的倾向,坚决纠正那种只管完成出口任务,不管质量和效益的单纯任务观点,转变粗放型或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
        将出口商品质量、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挂钩。对于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推行严格质量管理,客户反映良好的出口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可以给予奖励;对符合免验条件的企业可以给予免检、优先出口信贷和优先出口配额。
        (三)获得国际质量认同
        1.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对象国的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实行产品认证,可使符合先进标准的各种不同产品,其质量有了共同的表达方式,佩带相同的“合格标志”。这是一张畅通无阻的国际贸易通行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保险机构的信任。因为,认证机构是有权威的第三方,有较强的公正性,产品认证所依据的标准是国内外的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的检验是由经过权威机构认定的实验室负责承担,检验结果无疑是可信赖的。
        2.注重质量信息工作。充分发挥经贸部驻世界各国经商处和日益增多的海外企业的作用,深入系统地调查有关国家的法规、法律、以及各国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的反映,建立敏感、有效的质量信息渠道和网络。
        (四)加强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企业是工业的灵魂,所以企业自身的规范与管理对社会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做到:一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二是所有食品销售企业都要保证其所售食品是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合法正规的产品。三是作为经营单位的市场出租者或管理者在市场招租时,应认真核查经营企业的食品经营资格,拒绝没有经营资质的企业入场经营。
        五、中国政府应对措施
        (一)有力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活动,改变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局面
        1.要深入宣传《产品质量法》,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形成全社会的打假防假态势。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配合联合打假,要依人民群众和专业执法部门相结合进行打假,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为此,一是要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质量法律意识,激发人们自觉地维护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法律意识,激发人们自觉地维护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形成强大的自我保护体系,使假冒伪劣无可乘之机。二是要聘请义务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各类座谈会等方法,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反映,形成全民打假的网络体系。三是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方便消费者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案件,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捣毁制假售假的黑窝点,使制假售假者心有余悸,得不偿失。
        2.抓好企业的整改工作。一是要做好产品的抽检工作,强化技术措施,拓宽产品的抽检面,把好生产关和产品的出厂关,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促使生产领域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严格进行质量后处理工作。要按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经过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肃处理,在后处理时,要加大法律和经济制裁的力度,坚决杜绝自由裁量较大的伸缩性和执法随意性。三是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狠抓治本环节,要对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普法培训,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适时督促企业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产品质量状况,努力实现创名优、出精品、上挡次、上水平。
        (二)完善法制,联合执法,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
        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法规从法律方面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正在加紧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超市经营环境卫生标准》等多部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安全流程有关的法规,使其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制度规范、都有法可依,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中来。
        2.多角度加快食品安全各方面的建设。 政府应加快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包括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分别达到市场准入标准、进入超市专卖标准,并向广大农民、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荐和介绍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于一直制约着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区域食品污染的来源检测控制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分析与控制等技术的落后,我们应汲取国外先进食品业的经验,尽快提高我国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强化农药残留检验手段。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把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农技推广等部门的检验检测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形成检测网络。在完善市一级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县一级检测机构建设。目前涉及食品安全保障的部门有十多个,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严格依法行政,形成一个工作高效、监管到位、老百姓信得过的农产品安全监管网。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切实改善行政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现行体制,从根本上堵住问题农产品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郗伟东,石玉月,田巍: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综述[J],食品工程,2007(2).
        [3]蒋东梅: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应对出口食品安全问题[J],中外食品,2007(11).
        [4]张锡嘏:国际贸易(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黎孝先,石玉川,王健: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丘新强,黎友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