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管理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5日

  一、安全管理评价的内容

  安全管理的领域极为广泛,从军事到经济、从科技到教育、从生产到环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因此,安全管理评价的内容也相应纷繁复杂。但是,安全评价的实质性目的有二:一是确定一定时期内安全管理活动的成果;二是发现安全管理中的优缺点,进行扬弃,以改进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这就决定了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评价安全管理的实绩及其安全管理职责的履行程度。

  1.对安全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

  安全管理成绩和效果是指安全管理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实际的安全工作成绩和效果。评价安全管理成效和效果应是评价活动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对安全管理实绩的评价,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

  (1)考察其所取得的真正效益  这里所指的真正效益,是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是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一切安全管理活动追求的核心内容,安全评价活动的要旨,在于确定安全管理的真正效益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2)考察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对安全管理效益的追求总是要通过具体的安全管理目标所体现出来。如果说,安全管理效益是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安全管理目标则是安全管理活动的相对出发点和终点,是安全管理主体追求管理效益和效果的真实状况。安全管理目标也就成为考核评价安全管理成绩和效果的重要标准,成为安全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了保证安全评价结果的全面、真实、准确和客观,评价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可如前所说,从安全管理目标的达到程度、困难程度、努力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对安全管理职责履行程度的评价

  安全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过程。安全管理职责履行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影响到安全管理效益的高低,影响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改进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安全评价活动还应深入到安全管理活动内部,对安全管理职责的履行程度进行评价。就一般情况而言,对安全管理职责的评价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安全决策  安全决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安全管理的其他各项活动,如安全计划、安全指挥、安全协调、安全监督等,都是围绕安全决策而展开的。安全决策正确,则安全管理效率与安全管理效益成正比例发展;安全决策错误,则安全管理效率越高,安全管理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安全决策是决定安全管理效益的首要因素。而安全决策的中心职责是制定科学、正确的安全目标。为此,评价安全决策活动是否履行了其职责主要是看其是否能正确提出问题,是否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设计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能解决问题的安全目标;是否对多个安全目标进行充分论证和比较;安全决策的目标是否达到了优化的要求等。

  (2)安全计划  是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对未来安全管理过程进行具体安排与部署的安全管理活动。就实质而言安全计划是安全决策目标的具体纲领和实施安排,是指挥、协调、监督的标准和前提条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作用。为此,评价安全计划活动是否履行职责,主要是看其是否从人、财、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是安全决策目标的具体落实和周密展开;是否因考虑不周而经常更改;是否能适应安全指挥、安全监督、安全协调等职能的进行与展开。

  (3)安全指挥  是依靠一定的权威,按照统一意志和指令,调度组织成员活动,发挥成员间合作效能,使安全决策目标和编制的安全计划付诸实施的安全管理活动。这就决定了安全指挥是安全管理实际运行的推动者。没有安全指挥,安全决策的目标和编制的安全计划就不能成为现实,安全监督和安全协调也就无法着手进行。安全指挥又是安全管理过程有效性的直接决定者,安全指挥职责履行不好,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就难以/顷利运转,安全管理的高效率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评价安全指挥职责是否履行得当,要紧紧围绕“效率”这一中心内容,是否发掘了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潜能,各类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企业内各机构设计、各人员安排是否配置得当;制定的安全工作规范是否健全、完善;从安全管理层到安全执行层是否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等。

  (4)安全协调  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安全管理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的组织和调节,使其达到和谐、统一和平衡,以确保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计划/顷利实现的安全管理活动。评价安全协调活动是否得当,主要是看其是否在安全计划实施过程中,消除了计划任务委派中的不确定性和交叉重复性,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安全计划;是否调整了人员在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建立了最佳的人员结构;是否缓解和解决了安全管理活动在动态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是否在企业内部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效率等。

  (5)安全监督  是为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依据安全计划的标准,对安全管理执行活动进行监察督促的一种安全管理活动。评价安全监督活动是否履行了职责,主要是看是否依据安全计划标准检查核实执行活动的实际状况;是否发现偏差并督促执行部门纠正偏差;是否把不符要求的安全管理活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安全管理评价的内容总是要通过具体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表现出来,为此,就要建立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价内容一旦明确,就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评价安全管理成果的尺度和标准,是保证安全评价工作客观、全面、科学的前提和基础。

  评价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指标名称反映评价工作的涵义和范围,指标数值则是应用规定的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表明评价绩效的量的关系。评价指标种类很多,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价值性指标和实物性指标等。一项评价指标只能说明一方面的情况,只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其安全管理绩效的某个特征。因此,要想全面、综合地考察和评价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安全管理绩效,就必须把一系列互为联系、互为因果的指标进行系统地组合。而这一系列的有内在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评价指标,也就形成了评价安全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

  2.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它的系统性,这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首先,不同的安全管理项目需要不同的安全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时,要根据安全管理项目的内在要求选择和制定有关的评价指标,然后根据指标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的衔接和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系统。其次,要注意到指标之间的协调一致。安全管理活动和安全管理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评价指标则可能是对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管理绩效的反映。如果设置指标时过分强调了某一方面的意义,或指标不是由一个部门统一下达,就会造成指标之间的不协调和不统一,这种不协调和不统一会给全面评价安全管理绩效的工作带来困难,甚至会把安全管理活动的方向引向错误的轨道。因此,设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注意各指标之间的协调一致。

  (2)实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和安全管理的具体需要相适应,具有实用性。为此,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评价指标要简明、涵义要确切、指标之间应相互衔接。

  ②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地与统计、会计复核及其岗位责任制的口径相一致,以便能充分地运用到统计、会计核算的成果及岗位责任制方面的职责要求,使其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都建立在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之上。

  ③评价指标应具有可考核性。评价指标应该是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具有相应的得分标准,这样,针对不同的安全管理绩效能得出不同的安全评价结果,便于评价人员和评价组织确定成效,比较优劣。

  ④评价指标体系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旦建立,为保持其所应有的权威性,评价指标不宜多变,即使要作必要的变动,一次变动的面也不宜过大,变动的频率不可太快,否则,会导致人们思想和安全管理行为的?昆乱,影响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管理成效的获得。

  (3)制度化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一旦建立,经实践检验效果很好,则就应用制度将其确定下来。因为,评价指标不仅是用来评价某个部门或某个个人的安全管理成绩和效果,而且是用来评价企业内部所有部门或个人的安全管理成绩和效果的。用制度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下来,有利于增强指标体系的约束力,增加成绩和效果评价的对比性,提高评价结论的历史价值,使其成为对某一部门或某个人员进行安全奖惩的重要历史依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