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暴力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作者:刘水明
来源:安全教育每周一课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23日
学生暴力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授课时间] :第5周 星期四 (2008年 3月27日)
[教学班级]:06模具(1)班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并通过实例进行讨论,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使学生懂得处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
[教学难点]:校园暴力事件产生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安全知识回顾,引导学生:
同学们,在我们每周的《德育与法制课》和班会课中已经很系统地和大家学习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学生实训安全等安全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让每位同学清楚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
(二)、讲述新课:
1、课题:学生暴力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
2、设问:(1)在校学生暴力有那些?
3、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4、老师点评。
5、校园暴力行为:专指学生在校园内发生的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殴打、勒索等行为。
(三)、案例:雷州二中发生伤害致死事件
2008年2月25日,雷州市第二中学发生一起伤害致死案件,凶手陈××(雷州市第二中学辍学学生,男,19岁,英利镇人)窜回该校教室持刀捅伤吴××(男,高二级学生,18岁,唐家镇人),李×(女,高二级学生,18岁,白沙镇人),林××(男,高二级学生)和高二(5)班班主任谢××。事件发生后,受伤者立即被送往雷州市人民医院抢救,吴××、李×因受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陈××行凶后,自伤并从6楼跳下,伤情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谢××和林××正在救治中。
[教师点评]: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典型的恶性校园伤害事件,校园暴力发生的表现特征是:
一般是小事引发,隐蔽性强,防不胜防:
(1)引发暴力行为事件的类型:
1、心理变态;如看别人不顺就打人
2、男女恋爱引发争风吃醋的暴力行为
3、校园的公共场所引发;如饭堂的插队行为等
4、高年级欺侮底年级的学生引发
(2)常引发暴力行为事件的时间段:
1、下晚自修后
2、发生在每学期、每周放假前后
3、毕业生毕业前
(3)常引发暴力行为事件的时地点:
在教室发生学生暴力的行为不多,常引发暴力行为事件的时地点一般有:
1、教学楼厕所
2、校园的偏僻路口
3、宿舍:(举例:略)
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① 独生子女被溺爱
② 贫苦、失和家庭影响
③ 家长教育观念错误、管教方法不当
(二)社会原因:
① 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
② 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
(三)个人原因:
① 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② 个性强、爱出风头
③ 缺少处理矛盾的经验
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措施:
(1)重视学校的校风建设,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改变学生的法制观念
(2)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保持青少年子女的心理健康
(3)教育学生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敢于报告老师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思考题
某班的一位同学在饭堂买饭时,因为人多与插队的某位同学发生矛盾。同学们:请问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你会怎样处理?
我们将在下一周的课里,结合这一案例讲述制定处理事件预案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