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洪水防范与应急知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3月17日

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简称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根据洪水形成的水源和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类。

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灾害。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洪水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世界上洪水灾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涝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洪水灾害同气候变化一样,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由各种长短周期组成,使洪水灾害循环往复发生。另外,洪水的形成也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必须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滥。

1.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警报,多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2.发生洪水时,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时间,与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动是比较缓慢的。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底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洪水即将来临时,要作必要的物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避险的成功率。�r

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做信号;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洪水高发期,要储备好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偏僻山区一定要做好自力自救的准备,收集绳子或床单等东西,以备不时之用。

4.平时要学会自制简易木筏的技能,用身边任何入水可浮的东西,如床、木梁、箱子、圆木、衣柜等绑扎而成。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应提高警惕,远离水道和低洼地区,在高地驻扎会更加安全。如果水位上升,就转移到更高的地域,因为动物也会躲向高处,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弱小的动物都会集中到安全地带,所以洪水来临时,最初的食物来源不会成问题。小心水中受惊的动物,避免受到伤害。水可能已经受污染,所以饮用水会比较紧张,可以接聚雨水,在饮用前最好煮一煮。

二、洪水来临时的注意事项

遭遇洪水时首先要往地势高的地方跑,并避免接触洪水,即使只有15厘米深的洪水,它的流动也是非常快的,并且很容易就把你冲倒。同时,避难者还要认清路标,在洪水多发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来说,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避难人群应很好地识别路标,避免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等不必要的混乱。

在洪灾中,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避难者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飞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因此,避难过程中必须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而这次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而挤塌了一座桥,发生死伤事故。

避灾专家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信、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另外,如果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危险。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伤亡事故。

在下雨时或雨后,突发的暴雨水流将冲向山谷和河床。洪水常常携带着泥沙和能置人于死地的树木及岩石的残渣碎块,所以不要待在山脚下,否则会被冲下来的洪水淹没。

因此,在山区遇雨,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同时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作为旅游部门,也有责任在易发生山洪、滑坡处设置警示牌,并向游客发放关于景点内何处可能发生危险的说明材料。

三、被洪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如果水面上涨的时候你在一座坚固的建筑物里,待在里面别跑,即使水位迅速涨高,危险也比你赤脚逃出要小些。关闭煤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保暖衣服和饮用水。饮用水要储存在可拧紧瓶盖的塑料瓶和其他密闭性好的容器中。所有的盛水容器都要密封,避免漏水或被污染。如果可能的话,收集手电、口哨、镜子、色彩艳丽的衣服或旗子,它们可以作信号之用,将其放进工具箱。一个野营炉很有价值,可以用来加热食物、饮水和取暖。蜡烛也有用,但也不要忘记火柴。

在建筑物尚未淹没时可先转移到上层房间,如是平房就上屋顶,如果屋顶是倒斜的,则可将自己系在烟囱或别的坚固的物体上。如水位看起来持续上升,应就地取材准备小木筏,如果没有绳子捆扎物体,就用床单。但是,除非大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迫使你撤离,否则待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

四、遭遇突发山洪的自救与脱险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的,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洪水灾害。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逃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遭遇突发山洪应采取如下措施: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听从有关人员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五、洪水灾害过后各种疾病的预防

洪涝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具有持续性和滞后性。洪水灾害后应该注意:

1.粪便和垃圾要定时清理

发生水灾后,灾民的聚居地环境卫生往往较差,如果水源污染或者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滋生,加上人们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会得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1)伤寒

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当患者或带菌者将伤寒杆菌排出后,如果经过苍蝇等媒介,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伤寒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治疗,没有条件时也可在家隔离治疗。

(2)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当霍乱弧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会污染水源和食物,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污染的食物,1―2天甚至几小时后便会得病,苍蝇、蟑螂等也都会传播霍乱弧菌。

(3)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要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建立并管好厕所,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要消灭蚊蝇滋生场所,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粉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2.别用脏手揉眼睛

红眼病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接触病人用过的东西,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但大部分“红眼病”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水灾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容易蔓延。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菌,病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另一只没患病的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为预防红眼病,应当把病人隔离,病人也不要去公共场所。平时人人都应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后再用肥皂将脸盆洗净。

3.当心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简称钩体病。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病多发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灾和在田间作业的人员。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和猪、狗、牛,带有这种病菌的鼠和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洪涝期间,人接触了被这种尿液污染的水就会受到传染。此病起病急促,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应该尽量减少或避免与被污染过的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人们要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要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要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人们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筒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有条件的地方,人们可接种钩体菌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病人粪尿要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4.污染水源易引发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这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病,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后,直接或间接污染人们的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就会感染。甲肝通常为散发,但在水源和蛤蜊、牡蛎等生食的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时可造成暴发流行。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水灾期间,市民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病人的隔离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l%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保护好水源,消灭苍蝇,在接触病人后,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

5.注意防蚊预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它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畜如猪、马、牛等,家禽如鸡、鸭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猪是主要传染源。

这种疾病往往在人类流行前2―4周,先在猪中广泛传播,而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体,使人受感染。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水灾期间,积水地容易滋生蚊子,因此,专家们建议,灾区要做好灭蚊与防蚊的工作,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人们可预防接种,按时打预防针。

6.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洪水期间,除了因抗洪排涝必须接触疫水外,严禁在江河湖中打鱼捞虾、游泳戏水。不要直接饮用疫水,饮水一定要消毒。凡接触疫水的人群应及时登记服药,进行早期预防治疗。必须接触疫水者,提倡穿长筒靴和戴橡皮手套,保护皮肤不受病原侵入。如发现有发热、出大汗、肝脾肿大、肝疼痛、腹痛、腹泻,而且又接触过疫水的,要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退水期间,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接触疫水。消毒饮用水、饮用水源取水点应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点采用。

7.食物中毒

灾区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据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引起的:病死的家禽家畜,其内脏和肌肉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制作人员患有皮肤病,其脓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饮具、食具和水源被细菌污染;凉拌食品、熟食品被污染而变质;腐烂的鱼肉、蔬菜,变质的罐头,馊饭馊菜;不干净的牛奶,变质的鸡蛋;贮存不当的风干肉或咸肉被污染或发霉;豆腐、豆豉或臭豆腐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发酵的米面被污染等。

霉变食物中毒。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都难以除去,易引起中毒。小麦、大米、花生、玉米、棉籽、稻谷受潮后发霉,其中玉米、花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最多。

植物性食物中毒。可由毒蘑菇、发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鲜黄花菜、未腌透的咸菜等引起。

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鱼胆、猪、牛、羊的甲状腺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因管理不善造成化学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农药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种类虽然很多,但预防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异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