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立新型建筑业安监机制的构想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07日

  2.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层层分包、转包,大大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安全生产增加了难度。由于建筑施工队伍的不断扩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建筑企业应运而生。虽然基本建设投资在不断增大,但实际上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建筑市场还是僧多粥少。建筑企业为了能拿到工程,往往除了竞相压价外,还要各显神通,不择手段地围标、买标和分包。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竞标成本。拿到的工程往往只够成本价,有的甚至达不到成本价。要想完成这种工程,又要使本企业不亏本,一些企业一方面只有削减安全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拼命地延长职工作业时间,降低人工单价,以降低成本,使职工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而一些山区民工为了挣钱也愿意拼命加班,有时甚至冒险蛮干,以获更多得收入,以至造成事故多发。

  3.工程款拖欠严重、三角债环环相扣,企业安全资金投入难以得到保证。说实话,国家近年来在清理三角债和工程款拖欠问题上,确实花了大力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工程款拖欠问题,三角债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很多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举步维艰。不可否认,分包、转包工程款层层截流是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提高政绩、赶时髦,有的不顾客观实际,不顾本地现状,盲目上马项目,致使“钓鱼”工程,“垫支”工程层出不穷也是工程款拖欠的重要原因。致使必要的安全经费在很多建筑业企业中难以保证。

  三、现有制度条件下安全监察工作难以到位

  1.建筑业安全生产处于国家安全监察的边缘。

  1993年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采取“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新体制。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这几方面又以法律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补充。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察与抽查,不可能对每一个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更何况是流动性大的建筑施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安全工作应由各级建筑行政部门及企业安全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管。行业管理,政府职能转变,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随之而发生变化,多数主管部门都将职能转变为服务、指导、政策导向和监督上,注重更多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改革。安全方面,一些行业的确也非常重视,有的也制定了一些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制度及奖惩办法。但这些行政部门多数也只能是制定和执行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行使安全监督检查的职责,对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缺乏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具体手段。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实际是交给了企业自身。

  2.目前、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和监督弱化趋势严重,内部监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企业自身的安全监察状况如何呢?据笔者调查,企业内部安全监察机构受到来自于内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约束,安全监察力度得不到充分发挥,效果较差。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各种利益的趋动,大多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编制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改革开放又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方便,一些安全管理骨干人员往往容易被流失。加之很多建筑企业工程款常常被拖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资金则是最先被挤的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没有必需的安全管理人员、设备、仪器仪表;检查评比总结减少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和监督被削弱。

  3.群众监督名存实亡。

  以工会为首的群众安全监督在企业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一方面监督人员是本企业职工,而且绝大部分是工人,他们的所有利益、福利、待遇都在企业;另一方面这些兼职群监员安全知识和技能均比较单一,所以,一方面有能力上和精力上(只顾完成自身生产任务)的缺陷性,而使监督不能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怕自身受到打击报复,而达不到监督的效果。

  四、对建筑业安全监察的新构想

  1.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体系。

  目前《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都已先后颁布实施。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法还需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建设。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与《安全生产法》配套的实施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依法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规章、规程。这些配套法规制定出来,才能使《安全生产法》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为此笔者认为:为了保障安全生产,规范安全监察工作,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目前最紧要的是要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监察条例》。明确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规定各级安全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义务、权力等,明确其安全监察的内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