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隐患排查不能“蜻蜓点水”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22日

 安全攸关社会稳定,攸关社会和谐。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是当前化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少化工企业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最近加密组织了隐患排查工作,这对隐患的及时整改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化工企业的排查效果不太理想,出现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不得力、方法不得当、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问题,在排查过程中存在着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现象,致使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排查不出来,即使排查出一些问题,也因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造成“老问题、老检查、老不解决”的怪现象,从而导致隐患四伏、事故频发,安全生产难以得到保障。

  笔者发现,有的检查组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停留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翻台账、作指示,却没有或不愿下到现场查实情、查隐患,结果检查了一次又一次,却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有时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只是停留于“严肃批评,责令整改”,至于到底整改了没有,对那些“不能保证工人安全”的人和事应该怎么处理,却没有了下文。在这样的安全监督检查下,一些被视为安全的单位却偏偏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故,也就不奇怪了。

  排查隐患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认认真真,切忌粗枝大叶;必须面面俱到,不可敷衍了事。“查”就是要都查到,不留死角。“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式的检查,不仅会降低检查组自身威信,也将给受检单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排查隐患要严密组织,周密安排,严密检查。只有负有抓安全责任的各级干部都多了一份责任心,安全生产才会多一份实实在在的保证。

  排查隐患是一项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或凑合。安全三角形理论告诉人们,在一次事故的背后,有29次不安全事件,其背后还有300次不安全行为。而在事故调查中,人们往往着重于调查当时发生事故的原因,遗漏了300次不安全行为的查处。但是,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这就容易给人们一个错觉,认为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1/300),从而形成一种侥幸心理。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人将违章行为作为经验,将违规操作当作创新。殊不知,安全操作规程是前人操作经验的总结,有的条款是从血的教训中得来的。

  隐患不能及时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责任人的“老好人”思想作祟。“老好人”表面上和和气气,与人为善,求得“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其后果绝非“大家都好”。“老好人”作风是滋生事故的土壤,由于对安全隐患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隐患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不能及时纠正处理,这些隐患终究会累积起来酿成大事故,而大事故的后果只能是“大家都好不了”。

  对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领导、各业务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具体落实到行动之中。凡是参加隐患排查的人员,首先要到安监和调度部门进行登记,说明所要排查的生产岗位;无论检查哪条线、哪个专业,都要首先了解和掌握其规程、措施的要求,到现场后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认真排查所经过的每一个地点,特别对重要部位、关键环节坚持不排查完不走。如对工作现场所存在的危险源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现场的监管人员是否能够监督管理到位等等。

  对排查出的问题则坚持能在现场解决的要在现场解决,使其达到安全状态,一时解决不了的要采取临时措施,做到先安全后生产;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要停产整顿,做到不具备安全条件不生产。对于检查人员没有排查出问题而因此发生事故的,首先要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排查结束后,检查人员要到安监部门将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意见等填写安全信息汇报表,供各单位交流之用。

  对于重大隐患,单位主要领导要下发指令解决,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并备案。对排查出的所有问题,检查人员要和有关领导及时交换意见,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定标准”的方法,对隐患问题逐条逐项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并由安监人员巡回复查,督促整改。对拖延、推诿、不按时解决问题的单位,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保隐患彻底解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