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害是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点。但在劳动过程中,员工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及对安全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应给予同样的重视。本文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了劳动心理和劳动生理方面对安全建康的影响。我们在评价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同时要分析员工在工作负荷、体位、精神心理因素等这些人机工效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开展危害辨识工作时,按照体系的要求,应考虑三种时态,即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和7个方面的因素,如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性因素和其他因素。大多数企业在危害辨识时,针对设备、工艺、作业环境、和活动方面考虑的比较多,但在劳动过程中,员工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及对安全方面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对少些。本文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从劳动心理和劳动生理方面对安全建康的影响作一浅述。
1、作业活动中的心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的影响、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发生变化。适度的紧张,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使人能保持一定的警觉,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免出差错。人对紧张的反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短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使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能达到一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后果和疾病。但当某些情况时,如工艺操作较复杂与个人的实际能力如体力、经验及技能不附、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时得不到信任与支持。这些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下,而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难以控制或改变的,进一步导致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我们常常把它叫做职业性紧张。我们在企业的调查发现,有些长期上述从事工作的人员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多,并且发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也较多。皮特森的人失误致因分析也指出的关于工作的风险性、人的能力、工作压力、兴趣等因素影响。
因此,从业人员的自我感觉良好,能有稳定的情绪,有自信心进行工作时,不但效率高而且减少失误。
在制定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要考虑职业适合性,主要是指人员从事某种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它着重于职业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职业适合性,做工作定向分析以确定职业的特性,如工作条件,工作空间,物理环境,使用的设备、工具,操作特点,训练时间,判断难度,安全状况,作业姿势,体力消耗等特性。人员定向分析以确定从事该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所负责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创造性,灵活性,体力消耗,训练和经验等八个方面的情况。
职业适合性测试是在确定了某种职业的职业适合性的基础上,测试人员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该种职业的要求。职业适合性测试包括生理功能测试和心理功能测试两方面的测试。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像挑选宇航员是对于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就非常严格。
在职业适合性与人员选择方面,无论选择能力过高或过低的人都不利于事故预防。一个人的能力低于操作要求的水平,则由于他没有能力正确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而不能胜任工作,可能发生人失误;反之,当一个人的能力高于操作要求的水平时,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而发生人失误。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除了受工作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有影响,如工资、待遇、地位等发生的矛盾,工作调动、晋级、降职、降级、解雇、失业、家庭矛盾等都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生变化,大多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人的精神会变得紧张,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情绪不好,当员工从事危险作业时非常容易发生失误,造成事故。所以在有些国家,某些作业安排时如高空作业等,对于员工的相关情况要了解、以做出相应的处理,不具备条件的不能登高作业。企业也应考虑这些因素,对于有些情况导致的精神不振有情绪的,心理压力较大的,在安排危险作业时要非常慎重。在相应的程序文件中,也应有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及处理原则措施。员工应有与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及时反映出现的问题并得到解决。以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工作,带来危险隐患。
3、工作组织及劳动负荷的影响
作业活动中工作组织的合理安排可减少疲劳程度已经被研究证明,如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兼职过多、按机械速率操作的单调重复性工作、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由于某些工作量超负荷,工作班轮班安排不合理引起的疲劳程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又进入下一个工作班的劳动,长期以往导致的对身体健康地损害。我们在某些企业的调查发现,某些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超出员工的体力承受能力,为了完成定额,必然出现过度的劳动负荷,研究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事故发生率也较高。在某些行业,如冶金、煤矿等行业炉前、井下作业的员工,在疲劳状态下导致的事故多发,如正常时本应予以注意的和进行维修危险设备,由于疲劳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不去维修和注意预防危险,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此外,对于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机械行业中,有很多是按机械速率操作的单调重复性工作,这种频繁重复的操作,没有多少刺激性变动。如冲压作业,经常的单调重复状态下,大脑处于一种麻痹和抑制状态,最易发生误操作,导致断指事故。我们在有的企业看到,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工作班中几乎没有工间休息,也没有相应的休息场所,工人在连续的紧张状态和疲劳状态下工作,其实也难有高效率,并且易出事故,这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所以工作班中合理的安排工间休息,调解人的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对于防止事故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采取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如用机器代替人、冗余系统(二人操作、人机并行、审查)、耐失误设计(联锁装置、紧急停车装置)、警告(视觉、听觉、气味、触觉警告)等,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劳动负荷过重可导致全身疲劳与局部疲劳。比如,心血管负荷加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局部疲劳引起的骨骼肌肉的损伤等现象。
4、作业环境的影响
作业环境的好坏,对于员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通风照明不良、噪声强度较大、工作空间狭窄拥挤、作业环境脏乱差、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对于员工的心理生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对一些煤矿和企业进行调查表明,员工在作业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其烦恼程度与作业环境的恶劣程度成正相关。比如,噪声对于员工影响最大的方面是对于听力的损害,噪声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对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对某企业噪声对员工的心理生理影响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强噪声连续作用下,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导致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失眠、头疼头晕、疲倦烦躁、记忆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的检出率随着接噪强度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另外噪声还可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反应性增强,继而引起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在我们的调查中表明,接噪工人的高血压检出率随累计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心功能失常。我们在对某企业进行审核时,注意到在其接触高温作业的员工体检结果显示,在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员工中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患竟达到三分之二,如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改变、高血压等等。在对某船厂的主体工种高温作业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工人90%均感到口渴,83%的工人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心烦、眼花等症状,同时有78%的工人工后感到很疲倦和疲倦。这些与劳动环境差、作业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出汗多有很大的关系。出汗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和盐类,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则进一步对机体产生影响。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高温作业过程中高温的刺激剂作业的疲劳均可使人的大脑皮质机能降低和适应能力减少,高温作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已通过活动降低产热量的减少使热负荷减轻,但同时,由于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正确性和反应速度的降低,极易发生工伤事故。在我们调查的一个高温矿的发生的工伤事故,与疲劳及高温导致的应急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对某企业1981年到1994年的调查结果提示,在不同工种的事故发生频率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各工种的疲劳水平呈相关性。
在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的环境中工作,接触时间的长短,工作班的不同组织安排对于员工的事故发生都会产生影响。如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发现,常规的工作班的事故率较低,而晚班中事故的危险性最高,原因是由于生物钟的影响,夜间的员工最易发生疲劳和困倦,所以班后员工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体系制定有关操作程序时,尤其对于关键岗位人员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我们在评价这一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当作一个岗位经常发生事故或事件时,我们不但要从设备上、工艺上、培训上找原因,还应对与管理上的,制度上的方面考虑,尤其是负荷、体位、精神心理因素这些人机工效方面的影响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