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系统安全---系统获取最佳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金钟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对“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一词,我国安全界并不陌生,但对这个词的解释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它指系统的安全性,如可靠性、维修性,是系统的一种特性,所以常被译成“系统安全性”。也有人认为“系统安全”就是常说的“系统安全工程”,是进行安全分析而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法,把“系统安全”与故障树分析等方法联系在一起。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系统安全”是安全领域常用的术语,它是系统获取最佳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什么叫危险、风险?

危险和风险在英文中是两个词:hazard与risk。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危险”一词,如“这件事很危险”,“这里危险”,在工作场地或设备上也能看到标有“危险”字样的警示,这些分别指示此事、此处或此台设备可能会发生使人员受到伤害或造成其他损失的事件。

危险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条件或状态。国内外有关标准,如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ISO/TR12100—1:1992(E)和我国军用标准GJB900—90等,把危险定义为“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或“伤亡或损害健康之源”。没有危险就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是一个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上的内部或外部的一种潜在状态,当这种状态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时,危险就会转化为事故。刺激因素往往是系统的某种状态(如压力、温度等)超出容限,加之维护不当、操作失误等条件的组合。比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起落架收放机构发生故障时,就会导致飞机着陆时发生事故,于是该故障就构成了危险。又如设备电源导线绝缘措施失效,也会导致触电伤亡事故,同时“失效”便构成了危险。

1967年1月,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4号”在发射台上进行摸拟试验时,密封舱内电线短路起火引起爆炸,当时由于舱门打不开,致使3名宇航员被活活烧死。舱门故障就是造成这起死亡事故的危险之一。

轰动全球的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就是由于冷凝器循环泵和阀门出现故障,安全壳未能与外界隔离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加上操作人员的失误,最终酿成堆芯严重受损、放射性进入环境的核泄漏事故。

风险一词也是系统安全的常用术语,通常有两种定义:一种指对未来情况或性能参数不确定性进行评价的量度,用风险表示不确定性的程度或概率。比如,达到给定投资回报率的风险为0.1,指的就是真实回报率小于希望(给定)回报率的概率为0.1。在系统安全中,用风险来描述可能的损失。国内外有关安全的标准中,把风险定义为“用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表示的损失的可能程度”。危险的可能性指危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指该危险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风险是针对危险而言的,所以也称“危险风险”或“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是什么概念?

当研制新产品、新设备或设计建造新设施时,为了使之具有理想的安全性,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试错法”,通过多次试验与失败后获得较理想的结果。长期以来这一方法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规律,中国有句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道出了这种方法的哲理性。以新型飞机的研制为例,当首架样机制成后,通过多种科目和长时间的试飞,不断暴露问题,甚至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从中弄清存在的危险。再通过修改和完善设计,消除或控制危险,以达到人们预期的安全性。国外把这种方法又称为“飞-停-飞法”。

用传统的试错法获取安全的系统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较简单的、成本较低的系统,比如早期的低速飞机,付出的代价尚可接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系统日趋复杂,成本高昂,现代高速飞机、航天飞行器、核能系统或大型船舶等,一但发生事故,损失巨大。若仍采用试错法,其代价无法让人们接受。因此从一开始就不允许出错,不能从错误中获取安全,这在国外叫“首次安全”。“系统安全”就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系统安全”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空军把改善飞机安全性的工作重点由事故记录和调查转向事故预防,利用事故调查获得的资料,找出事故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同时强调在飞机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考虑安全性。由于“系统安全”的出现和应用,1960年美国空军的灾难性飞行事故率大幅度下降,由1943年的每10万飞行小时64次,下降到5.8次。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系统安全”的概念日趋完善,成为系统获取最佳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系统安全”要求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应用专门的技术和管理技巧,系统地、有预见地识别和控制危险。要求在系统的初始设计阶段就着手进行安全性分析和危险控制,并一直延续到随后的设计、生产、试验、使用和废弃处理的各阶段中。“系统安全”的核心是:通过安全性分析和危险控制,使系统获取最佳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专门的技术方法国外叫“系统安全工程”,是用于识别、分析和控制危险的具体方法。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的实施和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叫“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的应用情况如何?

“系统安全”首先在军事技术装备研制中被应用。美国大型军用运输机C-5A是在研制中首先应用系统安全的军用飞机。该机利用危险分析技术在首次试飞前做了100多项更改,其中双层结构货舱地板的设计更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事故,挽救了175人的生命。

在美英等国,生产大型技术装备的公司中,除了负责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外,还设置了系统安全工程师的职业岗位,专门负责系统安全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系统安全不但在军事技术装备中,在商用核电站,化工装置,民用飞机,汽车,船舶,机电设备,医疗器械等民用产品与设施的研制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系统安全”源于美国,由于效果显著,很快在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欧盟被采用。到目前为止,中国仅在核电、航天和医疗器械方面开始考虑应用系统安全,开展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其他领域包括军事技术装备均未开展这方面工作。原国防科工委于1990年颁布了国内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31日批准发布了医药行业标准《医疗器械-风险-第一部分:风险的应用》YY/T0316-2000。但是这些标准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点滴看法

系统安全主要用于产品、设备、设施等类系统,是这些系统获取最佳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许多重大事故是由于设备、设施和所生产的产品安全性差造成的。因此,应用系统安全提高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安全性,使其在生产、试验、使用和废弃处理等阶段都是安全的,这对于改善职业安全与建康状况极其重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反倾销调查和增加关税等贸易壁垒已不存在,而贸易技术壁垒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在欧洲市场发生的中国生产的打火机事件,就是我门的竟争对手运用安全技术壁垒使我国厂商的竟争力受到沉重打击。“系统安全”在我国尽快的推广应用已势在必行,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