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加快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看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安全监管工作应先走一步了,要实实在在的先行探索总结出可操作、可复制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作为人口集中、产业集群的城镇地区,要想实现安全发展,“预防”比什么都重要。习总书记就曾引用“备预不虞”强调指出: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备预”就是预防,“不虞”就是意料不到的东西,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一个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政治智慧。那么在城市安全发展过程中,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我们安全监管工作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至少应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要摸清家底,排查出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建成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属地政府和基层街道社区,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那就像老百姓过日子,不知道家里哪儿爱出毛病、什么地方得经管好了一样,那这家主人肯定不称职、遇到麻烦时也肯定要一团糟。属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对本地的风险和危险了如知掌,像本行政区域内哪里地势低洼,主汛期多大降雨量就必须撤人;哪家化工企业危险性最大,一旦发生意外毗邻群众百姓怎么疏导;社区里新开业了一家养老院,高峰期滞留老人有多少,冬季取暖有没有潜在隐患……把这些情况输入整理成大数据,实现动态管理、资源共享,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这样一定会方便很多事、造福很多人。
二是要采取属地单位定期巡查、监管部门针对时令特点开展应急演练、政府领导随机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区域内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风险点和危险源随着城市发展,肯定是动态变化的,今天这里新开业一家城市广场,会对附近交通状况产生什么影响;明天那个物流配送中心歇业了,留下个大片空场,旁边化工厂想借此建个临时仓库……对于这些情况,属地单位通过定期巡查就一定能发现;相关行业监管部门也应针对时令特点,组织开展好应急演练,比如一旦发生强降水出现城市内涝,那些交通要道会出现阻塞,可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出防范措施还有什么疏漏;同时,当地政府领导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检查等方式,对城市安全管理、安全运行薄弱点明察秋毫。
三是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城镇发展布局,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备预不虞。由于各地产业不同,城市安全管理和安全发展,也就不可能搞成“一刀切”。像我们昌邑区人员密集场所多,是全市最大商贸集中区,我们就依托大型商业企业,把升级换代下的消防车配发下去,建立起小型消防站,并在重点中小型商户里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平时由消防大队进行业务培训,遇到突发火情等关键时刻,大家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在火灾最初的“扑救黄金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人员优势。
助推城市安全发展,我们安全监管一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