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燃气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5日


  
  四、安全管理的责任
  
  安全是企业的某种动态状态,是此时此刻全部管理工作系统良好运行的结果。因此也是企业整体质量,按照企业管理理论,管理的责任在最高层。而不是第一线的执行者。要实现安全目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的全部系统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一)、安全检查常遇到的问题
  
  在安全检查中常出现外部来的检查人员发现隐患要求整改,对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本单位管理者没有发现、为什么外部人员会发现、现场人员为什么不能发现或报告、操作人员能否发现、为什么你的下级没有发现或向你报告、为什么没有解决、企业的制度有没有规定、为什么没有贯彻实施等。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突出现象,安全管理的责任、职责和义务未能落实。
  
  二)、安全责任分析
  
  燃气现场操作者操作环境平凡,条件简单、工艺过程单调、重复性反复性频繁、技术要求低、更换工作机会少、创造性低,因而心理上不易紧张,无新意,易疲惫,很难敏感地发现问题。管理者不同,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使他们应能完成安全管理目标所赋予的职责。安全心理学所做的“双猴遭到不同程度电击”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能承担责任的区别。
  
  从管理理论讲,质量管理责任不能下移,管理人员制章监作,操作员按图索骥。图画不准,马不合格,只能是管理者的失职。可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实际是管理目标、管理职责、管理岗位、管理层次、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很明显,这是企业最高峰的责任。
  
  三)、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安全管理
  
  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最基本要“四懂四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管理人员要求懂管理理论、方法、懂技术、工艺。否则,操作员不会,管理者不懂,企业当然隐患重重。而操作者、管理者的素质不能适应保证安全状态的需要,显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大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只能是高层管理的素质或职责原因所致。
  
  安全管理工作是管理、技术、人员三者素质的结合,燃气企业高层决策者要使责任承担变成无承担责任,必须做好这三项工作。
  
  五、安全工作的核心基础建设——预案
  
  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所有因素的对策和管理工艺过程的规定。是对管理要素的针对性细分到源头后的逆向控制和改善。而不仅仅是发生火情的处置措施。制订预案通常采用“故障树”方法。
  
  一)所针对的问题要具体、准确、清楚。不能大而化之。如对漏气阀门,一定要明确规定是哪一个或哪一级。
  
  二)产生某项问题的原因要准确无误,无遗漏。构成大原因的要素(小原因)要全面,层次分明合理,不要因果倒置。
  
  三)针对每个原因都明确规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预案一旦制定,要演习校正。修改后,作为企业制度明确落实到人,到岗。这样一来,事故的前期原因远在导致其他原因前已经控制,企业的无事故运行状态当然会得到保持。
  
  具体地说,在执行过程中,燃气企业的人员应掌握以下内容,气体的物理性质、正确地工场设备操作、火灾抢救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开关的位置和使用、各类阀门的位置和使用、火警系统、抢救设备在紧急状态下如何使用、监察系统如何运作等等。
  
  特别要强调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从全面环节而不仅仅是火灾火险,从所有程序而不仅仅一个部门。它是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细化到防止事故这一具体范围内的系统工程。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