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立安全预防体系创新安全基础管理

作者:郭跃进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9日

  电力安全体系建设是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在预防体系、应急体系和事故调查体系这三个安全体系中,关键要抓好预防体系。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企业的新形势下,应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以加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稳定。

  源头管理超前

  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主动进取,把安全控制、超前管理落到实处。

  变安全技术培训与比武为安全技能培训与比武。何谓技能?就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古代没有水平尺,但工匠们用眼力就能建造出伟大、坚固的建筑,这就是技能。技术人才是培训出来的,技能人才是靠实际工作练出来的。技术培训所培养的人员能够掌握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不足,职业素质不高,缺乏现场操作的能力,难以适应实际操作岗位的需要。只有通过技能培训、比武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

  组织管理靠前

  落实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管理靠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安全生产是企业领导的第一职责,企业领导人要加强改进安全基础管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的领导责任。为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坚决杜绝和解决安全管理上的“三高”现象。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安全生产责任人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安全职责,缺乏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造成安全生产责任人的缺失、缺位,使安全组织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地监管,成为安全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地影响。

  风险评估提前

  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探索和开展个人岗位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借助危险点分析的方法开展个人风险评估,让每一名生产操作人员都知道自己在操作时存在着多大的安全风险,在工作现场自己所处的风险系数到底有多大,使员工自发形成和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过去我们倡导的安全性评价是评设备,而开展个人岗位风险评估是评人身,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靠得不是安全口号,而是做法。比如象线路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个人身体状况、作业现场、月登高次数等,来确立个人岗位风险的系数,确立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做好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严格抓好预防,保证生产安全。人身安全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经验,刚工作的和工作多年的人不一样;二是人的业务技能,只有熟练操作后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安全风险系数;三是人所处的安全环境,有相对安全的低危领域,有高度危险的高危领域,比如高空作业;四是劳动防护方面,工作服、安全帽、绝缘靴是否防护到位等。人身安全风险评估应首先进行个人评估,然后再由班组评估,以确立科学合理的个人岗位安全风险系数。同时,积极开发推行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在软件内容设计上,要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分专业、分工种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实施风险控制。目前,个人岗位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正在公司全面展开,安全风险评估软件也在研制开发之中,这是推行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提倡“人机一体化”

  所谓“人机一体”,形象一点来讲,就像我们开车。只有人熟练掌握了开车的技能,碰到故障才能正确地判断处理,才能对车驾驭自如,人与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后就是“人机一体化。”

  作为供电生产操作人员应对电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非常熟悉了解,在操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但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电网技术快速发展,在电网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由于操作少、检修少、对设备的了解少,运行人员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异常和事故,异常事故处理判断应变能力逐渐减弱,造成人对机器设备在实际操作应用中的分离,人和机器设备很难做到“人机一体化”。比如,对于220千伏变电站,由于平时很少遇到故障,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工作人员极可能出现不会操作的现象。所以,提倡“人机一体化”,必须全面推行“仿真”操作和培训,高度熟悉设备,直击应用操作的“软肋”。

  总之,电力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作为电力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的新形势下,要坚决贯彻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统领工作,不断探索安全发展机制,建立三“前”一“提”预防体系,创新安全基础管理,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新格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