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技术措施还不足以限制噪声的干扰,操作人员就需要戴护耳器。护耳器放在耳道中,或从外面把整个耳朵遮住。这类保护器的结构不应过分影响操作人员与他人交谈。
振动用高速冲击工具清理成品,可导致肘、肩和锁骨关节及尽骨远侧骨和桡关节变形,或使舟骨和月骨受到损伤。
需要指出的是,材料送入轧辊辊隙时发生的反冲和弹跳,可能使轧钢工手臂系统的关节受损伤。这类病痛在将来必须受到更多的注意。
有害气体和蒸气轧制铅合金钢或使用含铅的圆盘刀时,可能吸进有毒的微粒。所以必须经常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对暴露在这种空气中的工人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工人在使用火焰清理机和气割装置时,不但可能吸进铅,而且也暴露在氮氧化物(NOx)及铬、镍和铁的氧化物中。
对接焊会产生臭氧,吸入臭氧造成刺激与NOx的刺激相同。均热炉和加热炉的值班人员可能暴露在有害气体中,有害气体的成分与所用燃料(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油)有关,通常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用油雾润滑轧钢设备的工人,其健康可能受到油和油中所含添加剂的危害。用油乳化液作为冷却剂和润滑剂时,应保证油和添加剂的比例正确,这样不但能排除它们对粘膜的刺激,而且还能防止与之接触的工人患急性皮炎。
精整工序用的大量脱脂剂会挥发,并被工人吸入体内。脱脂剂不仅能引起中毒,而且在溶剂处理不当时会使皮肤因脱脂而受到损害。
酸酸洗车间使用强酸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在酸洗条目中论述。
皮肤癌以前,在更换轧辊的工人的前臂上曾偶尔发现焦油引起的癌。但是,自从停止使用焦油润滑工具以后,就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电离辐射在轧钢厂可能利用电离辐射进行测量和检验。必须根据当地安全规程,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医疗防护轧钢作业是重体力劳动。轧制区或露天仓库的各种噪声、热辐射、潮湿和气候条件进一步加重了劳动强度。在挑选工人时,进行就业前的医学检查很重要。只有体格健壮、体力尚未开始下降的人才能担任轧钢工。雇用非自动化热轧带钢车间的活套工时,一般要求他们的身体灵活。不应雇用心脏病、或血液循环疾病(特别是张力亢进)、贫血、肥胖、风湿病和胃肠道疾病患者,也不应雇用容易感冒或有肾脏病的人。对于受噪声、振动、回火车间的铅等影响的工人与吊车司机,尤需进行定期医学检查。
包括淋浴在内的盥洗设施、衣帽间和厕所应尽可能靠近工作地点。
环境保护轧机不散发粉尘。在轧机附近测得的空气平均含尘量远低于炼钢厂和炼铁厂。但噪声却是轧钢厂环境中的经常性危害。即使是现代化的轧机,其噪声平均强度也接近85分贝(A)。然而,在夜间,在附近居住区的噪声级不应超过35分贝(A)。只要建筑双层墙和双层屋顶,并且在层间空隙处填塞吸音矿物纤维材料,就可使产生的噪声限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轧钢厂的废气只有在偶然同各种酸混合时,才对环境构成危害。
炼钢、轧钢作业的职业卫生
炼钢是用氧化的方法降低生铁中碳、硅、硫、磷等元素的含量。若再加入一定量的锰、镍、铬、钨、钒等金属则可炼成合金钢和特种钢。炼钢的方法主要有平炉、转炉及电炉三种。老钢厂多用平炉、新建钢厂多用氧气转炉,而优质钢和特殊钢多用电炉。平炉炼钢因污染严重,国家已做为总量控制,调正结构中关停的对象,将被淘汰。转炉炼钢是通过氧枪强氧化冶炼,平均约30分钟可炼出一炉钢。转炉炼钢配套的有混铁炉、转炉烟气净化系统(多用二级文式管除尘),连铸式铸锭系统。冶炼时炉温可达1700—2000℃。工人须经常观察炉内燃烧情况和进行装料、取钢样、出渣、出钢、铸锭等工作。铁水从混铁炉流入铁水罐,由吊车兑入转炉,钢水由转炉炉口流入钢水包,然后直接连铸,或者用吊车铸锭,冷凝后脱膜。此外,还要进行填补炉壁,修铁水罐、钢水包,准备钢绽模及定期进行修炉(冷修或热修)等工作。
轧钢是用轧钢机的回转轧辊将钢锭、钢坯轧制成各种形状的钢材。按其预先加热与否可分为热轧和冷轧,二者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热轧的生产过程是:钢锭→加热→轧制(初轧、精轧)→精整(切断、锯断)→表面处理(淬火、酸洗、镀锌等)→成品。
炼钢和轧钢的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为高温、热辐射。夏季时炼钢炉前气温可达40—60℃,较室外高12—20℃,热辐射强度最高20.92—25.10J/cm2•min。轧机旁气温可达40℃以上,热辐射强度12.55—46.02J/cm2•min;吊车司机,出钢工及浇铸工除受高温,热辐射作用外,尚接触大量烟尘。钳式吊车司机室的气温在未采取降温措施时为50℃以上,极易发生中暑,而造成重大事故。脱膜及修钢水包工人亦受高温、热辐射的强烈影响。转炉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人和轧钢加热炉工,一氧化碳的危害亦属常见。现代轧钢过程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需使用镅242、铯137及钴60等放射性同位素仪表进行测厚,测料位等,故生产环境中尚有放射线存在。热锯、桥直、轧钢时有噪声危害,桥直机的噪声强度可高达110dB(A)。火焰清理工和炉前工易被溅出的火花造成灼伤。电炉炼钢温度可高达3000℃以上,并产生大量粉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噪声一般在100dB(A)以上。
主要卫生防护措施是防暑降温措施。工艺流程的设计宣传操作工人远离热源,吊车司机室、轧钢操作室进行隔热、制冷空调降温。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并堆放在下风侧。热修炉罐时,应向工人操作处送冷气,并穿戴铝膜布隔热冷风衣,佩带防尘口罩。炉前工、火焰清理工应戴滤光防护眼镜,以真空镀膜制成的红外线防护镜效果较好。为防止饮水爆炸事故应严禁加湿料。钢水包要烘干。转炉和电炉烟气净化和煤气回收系统要经常检修,防止煤气外泄。要采取放射防护与噪声控制措施,噪声难以达标的岗位采用隔声室操作或工人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中小型轧钢厂可采用流水地板及正、反、立围盘来改善劳动条件。轧钢工人操作处设置流水遮热屏及喷雾风扇。切断机上进行喷水,可降低温度并可防止钢屑飞溅。
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加热炉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热辐射危害?
加热炉在工作过程中,以炉子火焰及高温锻件为热源,散发出大量辐射热,距离过近会灼伤人体表皮,过高的热辐射也会使人难以忍受,所以应尽力减小热辐射对操作人员的危害。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加热炉炉体的砌筑要符合隔热要求,炉墙要有足够的厚度,外层要采用绝热性较好的保温砖,炉壳与保温砖之间要铺上石棉板,以减少金属炉壳向外部散发的热辐射。
(2)加热炉的炉壳、炉墙、炉门等要经常检查维修,以防止因损坏或变形而损失大的热量以及散发过量的辐射热。
(3)在加热炉炉门装设水炉门、水幕或隔热板等,降低热辐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控制好炉温的同时又要保护好炉内的气压正常,炉门是散发热辐射的主要部位,所以要提高炉门的密封性和提高炉门的开关速度是减少热辐射的一项主要措施。
(5)改善车间的自然通风条件,加强机械送风及局部强力吹风是减少热辐射,改善劳动环境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夏季更应采取措施,以达到防署降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