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检查标准 | 检查办法(仅供参考) |
|
1.工作安排 | 1.接收上级政府部门文件。参加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 | 1.有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下发的文件。 2.有参加会议、培训的记录。 | 1.查看记录、文件、方案、通知、报表、总结。 2.到现场核查。 |
|
2.传达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自检自查自改工作 | 1.有安排部署、有实施方案、有督查、有调度统计、有总结分析、有改进措施。 |
|
2.自检自查自改情况 | 1.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至少包括6个方面的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中层部门(各管理科室、车间、分公司等)和部门负责人。班组和班组长。具体岗位和从业人员。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和人员。 | 1.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 1.查看记录、文件、方案、通知、报表、总结。 2.到现场核查。 |
|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 |
|
3.安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从业人员在30人以上的非煤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3人。从业人员低于上述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2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也要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
4.安全费用投入和职业病主体责任落实。 |
|
2.自检自查自改情况 |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至少包括16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 1.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技能、设备设施和作业现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情况。 | 1.查看记录、文件、方案、通知、报表等台账资料。 2.到现场核查。 |
|
2.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与管理能力考核合格情况。 |
|
3.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落实情况。 |
|
4.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与职业病防护设施 “三同时”制度情况。 |
|
5.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和职业危害因素摸底调查开展情况。 |
|
2.自检自查自改情况 | 3.安全风险管控情况。 | 1.重点检查安全生产重要设施管理维护情况。 | 1.查看检查记录。 2.随机提问检查情况。 |
|
2.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公告,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情况。 |
|
4.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 1.重点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实行整改闭环管理情况。 | 1.查看安全投入计划。 2.查看台账或记录。 |
|
2.近年来各级、有关部门日常监管执法和安全巡查、检查、督查、明查暗访等发现的问题与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
|
3.汛期安全防范和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落实情况。 |
|
2.自检自查自改情况 | 5.应急管理情况。 | 1.重点检查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建立专 (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 | 1.查看标准化体系文件是否齐全。 2.对照体系文件,查看组织实施情况。 |
|
2.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应急演练,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情况。 |
|
3.开展事故应急处置的总结评估工作情况;加强岗位应急培训情况。 |
|
3.教育培训 |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 1.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 查看培训记录、证件、随机提问、现场问卷 |
|
2.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
|
2.新工进厂实施三级教育,并组织考核。 | 1.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 1.查看记录、试卷、人员签字。 2.随机提问。 |
|
2.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
|
3.在岗职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 1.有教育培训计划。 | 1.查看记录、试卷、人员签字。 2.随机提问。 |
|
2.有教育培训记录。 |
|
3.职工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
4.特种作业实施持证上岗 | 1.证件在有效期内。 | 检查证件 |
|
2.人员、证件相对应。 |
|
4.隐患排查治理 | 1.制度完善 | 建立岗位自查、班组检查、车间检查、分厂检查、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检查、总部领导带队重点检查和群众性的检查等分级分类检查和问题整改制度。 | 查看隐患排查制度 |
|
2.工作组织情况 | 落实隐患排查制度,按时组织开展各层级检查。 | 看记录,对照制度,看各层级是否按时排查。 |
|
3.隐患排查例会 | 定期召开隐患排查治理例会 | 查看记录 |
|
4.隐患整改 | 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整改计划,做到整改责任人、措施、期限、应急预案和资金“五落实”。 | 1.查看整改计划。 |
|
2.现场核查整改情况。 |
|
5.隐患排查整改台账 | 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档案,每次检查的内容、结果、整改情况应记入档案,并由检查人员、复核人员签字。 | 查看记录 |
|
6.定期向主管部门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隐患自查自报。 | 1.每季度向主管部门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报表。 | 查看上报政府部门报表 |
|
2.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建立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并如实上报隐患。 |
|
5.应急演练 |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 看是否与实际相符 |
|
2.经过相关部门评审。 |
|
2.定期组织演练 | 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 1.查看计划、记录、照片。 |
|
2.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 2.随机提问。 |
|
3.演练总结 | 有总结、提出问题和不足、有改进措施 | 查看演练总结 |
|
6.其他资料 | 各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需要查看的其他资料 |
| 查看文件、资料、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