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故障现象 | 原因 | 处理方法 |
1 | 启动负荷过大或根本不能启动 | 1.压缩机排气端压力过高 2.滑阀未停在0位。 3.压缩机内被润滑油或液体制冷剂所充满。 4.部分运动部件严重磨损或烧伤。 | 1. 通过旁通阀(或电磁阀)使高压气体流到低压系统。 2.将滑阀调整到0位。 3.按运转方向盘动压缩机,排出积液和积油。 4.拆卸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
2 | 机组发生不正常振动 | 1. 机组地脚螺栓未紧固。 2. 压缩机与电动机轴错位或不同轴。 3. 因管道的振动引起机组振动加剧。 4. 过量的油或液态制冷剂被吸入。 5. 滑阀不能停在所要求的位置,且在那里振动。 6. 吸气腔真空度过高。 | 1. 旋紧地脚螺栓。 2. 重新校正。 3. 加支撑点或改变支撑点。 4. 停车、盘车排除液体。 5. 检查油活塞、油四通阀及电磁阀是否泄漏。 6. 开启吸气截止阀。 |
3 | 压缩机运转后自动停车 | 1. 自动保护及自动控制元件调定值不能适应工况的要求。 2. 控制电路内部存在故障。 3. 过载。 | 1. 检查各设定值是否合理并且适当调整。 2. 检查电路,消除故障。 3. 检查原因并消除。 |
4 | 制冷能力不足 | 1. 滑阀的位置不合适或其它故障。 2. 吸气过滤器堵塞,吸气压力损失过大,使吸气压力下降,容积效率降低。 3. 机器不正常的磨损,造成间隙过大。 4. 吸气压力低于蒸发压力。 5. 高低压系统间泄漏。 6. 喷油量不足,不能实现密封作用。 7. 机器排气压力远高于冷凝压力,容积效率下降。 | 1. 检查指示器并调整位置检修滑阀。 2. 拆下吸气过滤器的过滤网清洗。 3. 调正或更换零件。 4. 检查阀门(如吸气截止阀、止回阀等)。 5. 检查开车,停车所用的旁通管路。 6. 检查安全阀是否密封。检查油路、油泵、油过滤器提高油量。 7. 检查排气系统管路及阀门,清除排气系统的阻力。如系统渗入空气应予以排除。 |
5 | 机器运转中出现不正常的响声 | 1. 转子齿槽内有杂物。 2. 止推轴承损坏。 3. 轴承磨损造成转子与机壳间的摩擦。 4. 滑阀偏斜。 5. 运动部件连接处松动。 | 1. 检修转子及吸气过滤器。 2. 更换。 3. 更换主轴承。 4.检修滑阀导向块及导向柱。 5.拆开机器检修,加强防松措施。 |
6 | 排气温度或油温过高 | 1. 压缩比过大。 2. 油冷却器冷却效果下降。 3. 吸入过热度大 4. 压缩机故障。 5. 喷油量不足。 6. 空气渗入制冷系统。 7.喷油温度过高 | 1. 降低排气压力。 2. 清除油冷却器传热面上的污垢,降低水温或增大水量。 3. 检查吸入过热度是否在正常范围。 4. 检修压缩机 5. 检查原因,提高喷油量。 6. 排除空气,检查空气渗入部位。 7. 调整喷油温度 |
7 | 排气温度或油温下降 | 1. 吸入湿蒸气或液体制冷剂。 2. 连续无负荷运转。 3. 排气压力异常低。 | 1. 减少向蒸发系统的供液量。 2. 检查滑阀。 3. 降低冷却器的冷凝能力。 |
8 | 滑阀动作不灵活或不动作 | 1. 四通阀和电磁阀换向不灵。 2. 油管路系统接头堵塞。 3. 油活塞卡位或漏油。 4. 油压不够高。 | 1. 检修四通阀和电磁阀线圈。 2. 检修。 3. 检修。 4. 检查及调整油压。 |
9 | 螺杆压缩机机体温度过高 | 1. 吸气严重过热。 2. 旁通管路泄漏。 3. 摩擦部件严重磨损。 4. 压缩比过高。 | 1. 降低吸气过热度。 2. 检修开车、停车用的管路及阀门,检查安全阀密封。 3. 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4. 降低排气压力,降低负荷。 |
10 | 压缩机及油泵轴封泄漏 | 1. 轴封供油不足造成损失。 2. 装配不良。 3. O型圈损坏。 4. 动环与静环接触不良。 | 1. 检修,充分供油。 2. 拆检、修复。 3. 更换新件。 4. 拆下重新研磨。 |
11 | 油压过低 | 1. 油压调节阀调节不当。 2. 喷油量大、油泵排量不足。 3. 内部泄漏。 4. 油压表失灵。 5. 油温高。 6. 油路不通畅。 7. 油质低劣,油量不足。 8. 油泵效率降低。 | 1. 重新调节油压调节阀。 2. 调节喷油量。 3. 检查密封元件,并适当更换。 4. 更换新表。 5. 加强油冷却器的传热能力。 6. 检查油路。 7. 换油及加油。 8. 检修。 |
12 | 油耗量大 | 1. 油分离器效率下降。 2. 油分离器内积油过多,油位过高。 3. 排气温度过高,油分离效率下降。 | 1. 检修、清洗油分离器。 2. 放油及控制油位。 3.加强油冷却,降低排气温度。 |
13 | 油面上升 | 1. 过量的制冷剂溶入油内。 2. 油分离器出油管路堵塞。 | 1. 提高油温,加速油内制冷剂的蒸发。 2. 检修。 |
14 | 停车时压缩机反转 | 1. 吸入管路止回阀未关闭。 2. 防止倒转的旁通管路不畅通。 | 1. 检修,消除其卡阻现象。 2. 检修该旁通管路,检修其上的电磁阀。 |
15 | 压缩机吸入气体温度高于应有温度 | 1. 系统制冷量不足,则吸入气体过热度较高。 2. 膨胀阀及供液管堵塞。 3. 膨胀阀开度小,供液量小。 4. 吸气管路绝热不良。 | 1. 向系统内充制冷剂。 2.检修及清理。 3.加大供液量。 4.检查管路保温层,必要时更换绝热材料。 |
16 | 吸气温度低于应有温度 | 1.系统液体制冷剂过多。 2.膨胀阀开度过大。 | 1. 停止或减小供液量。 2. 减小开度。 |
17 | 冷凝压力表针跳动 | 1. 系统里存有较多不凝性气体。 2. 表阀的阀头振荡。 | 1. 排放不凝性气体。 2.检修。 |
18 | 排气压力过高 | ⒈系统中有空气或不凝性气体。 ⒉冷凝器水量过小或进水温度过高。 ⒊冷凝器换热管内结垢。 ⒋冷却水泵故障。 ⒌制冷剂充注过多,换热管浸在液体制冷剂中。 ⒍冷凝器进气截止阀未完全打开。 ⒎吸气压力高于正常值。 | ⒈从冷凝器排除不凝性气体。 ⒉调节水量,检查冷却塔的运行情况,检查冷却水管路过滤器。 ⒊清洗冷凝器。 ⒋检查冷却水泵。 ⒌排出过量制冷剂。 ⒍完全打开阀门。 ⒎参考“吸气压力过高”。 |
19 | 排气压力过低 | 1. 冷凝器进水温度过低。 2. 制冷剂充注不足,气体制冷剂直接进入蒸发器。 | 1. 调节水量,检查凉水塔的运行情况。 2. 补足制冷剂。 |
20 | 吸气压力过高 | 1. 蒸发器热负荷过大。 2. 冷冻盐水进水温度过高。 3. 压缩机故障 | 1. 调整冷冻盐水流量。 2. 调整冷冻盐水流量。 3. 检修压缩机 |
21 | 蒸发压力过低 | 1. 过滤器堵塞。 2. 制冷剂不足。 3. 膨胀阀开度不足。 4. 系统中油过多。 | 关闭过滤器前后截止阀,卸压后拆卸清洗。 补充制冷剂。 开大热力膨胀阀。 查明原因后放出。 |
22 | 吸气压力过低 | 1. 冷凝器制冷剂液体出口阀未完全打开。 2. 制冷剂液体管路或压缩机吸气管路堵塞。 3. 制冷剂充注不够。 4. 系统中过量冷冻油参与循环。 5. 冷冻水入口温度低于标准温度。 6.通过蒸发器的冷冻水量不足 | 1. 打开阀门。 2. 检查制冷剂过滤器。 3. 加够制冷剂。 4. 检查润滑油量。 5. 调整温度设定值。 6.检查冷冻水管路压力损失。 |
23 | 吸气温度过低 | 1.膨胀阀开度过大。 | 1.适当调节膨胀阀开度。 |
24 | 压缩机不能启动 | 1. 过载保护断开或控制线路熔丝烧掉。 2. 控制线路接触不良。 3. 断电。 4.压缩机继电器线圈烧掉。 | 1. 检查其断开原因并修理后,重新启动机组。 2. 检查控制线路及修理。 3. 检查电源。 4.更换。 |
25 | 压缩机起动不久自行停车 | 油压过低。 压力继电器调定值太大。 | 1. 用油压调节阀调高油压。 2. 重新调整压力继电器。 |
26 | 压缩机因高压保护开关断开而停机 | 1. 冷凝器冷却水量不足。 2. 冷凝器堵塞;进水阀门关闭。 3. 高压保护设定值不正确。 4. 制冷剂充注过量。 | 1. 检查水路阀门。 2. 检查冷凝器铜管和水阀。 3. 检查设定值。 4. 检查制冷剂充注量。 |
27 | 压缩机因电机过载而停机 | 1. 电压过高或过低。 2. 排气压力过高。 3. 回水温度过高。 4. 过载元件故障。 5. 电动机或接线短路。 | 1. 检查电压与机组额定值是否一致。 2. 检查排气压力和确定排气压力过高原因,并排除。 3. 检查回水温度过高原因,并排除。 4. 检查压缩机电流,对比全载电流。 5. 检查电动机接线座与地线间阻抗。 |
28 | 压缩机因低压保护开关断开而停机 | 1. 制冷剂液体管路过滤器堵塞。 2. 热力膨胀阀故障。 3. 制冷剂充注不足。 4. 冷凝器液体出口阀未完全打开 | 1. 检查和修理过滤网或更换过滤器。 2. 检查热力膨胀阀。 3. 加制冷剂。 4. 打开阀门。 |
29 | 增减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 1. 增减载电磁阀故障。 2. 增减载机械结构损坏。 | 1. 检查电磁阀线圈;检查油路是否堵塞。 2. 检查压缩机增减载机械结构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