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硫化氢(H2S)中毒案例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24日

 2003年浙江某造纸厂的磨浆车间,一工人下打浆池查看时,昏倒在浆池内,紧接5人先后下打浆池救援,均昏倒在内。后厂长系绳下去救人亦出现胸闷、不省人事,被急拉出,送医院急救后痊愈。在打浆池内的6人1小时后被消防员救出,5人当场死亡,1人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亦死亡。2004年某市市政工人在市污水厂的集污管的窨井内作业时,一工人下到井底时,随即倒下,紧接3名工人先后下井救人,均倒在井底,1小时救出后,4人均已死亡。1983年我省某化纤厂,2个工人在旧废水池旁挖地基,约到2米深时突然昏倒,地面上的工人纷纷跳下抢救,结果跳下的人也昏倒,致使12人中毒,死亡8人。1999年某造纸厂工人在浆池内修理机器故障,结果7人中毒,死亡5人。1999年天津某污水处理厂在清除两水闸井杂物时发生8人中毒,死亡5人。上述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硫化氢(H2S)”。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于H2S经常聚积在密闭的地方,局部浓度很高,贸然进入高浓度H2S环境,会不知不觉地昏倒,甚至发生“闪电式”死亡,死亡率极高。可谓极残忍的“无形”杀手。

   硫化氢(H2S)存在于多种工业的中间产物和废气中,如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氮肥、人造丝、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等工业都有H2S产生。有机物腐败时也可产生大量H2S,如菜腌渍、制糖、虾油、酱油、鱼露等生产过程都有大量H2S产生。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粪坑、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等作业都有接触H2S的机会,由于H2S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件。

   H2S是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窒息性气体,对黏膜有刺激作用,空气中H2S浓度达到0.4~7mg/m3时就会有难闻的臭味,应即离开。浓度达到70~150mg/m3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味,容易中毒,H2S进入血液后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中止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并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导致细胞内窒息,造成组织缺氧。中毒病人轻者眼及呼吸道有刺激症状,表现畏光,流泪,眼刺痛,鼻、咽灼热感,干咳,胸闷。接触高浓度时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呕吐、共济失调、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最严重的发生“闪电式”死亡,这是由于高浓度H2S使呼吸和心跳骤停。现场急救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应将患者迅速脱离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轻者一般很快恢复;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给予细胞色素C、维生素C、辅酶Q10以改善细胞代谢。凡有昏迷者应立即进行氧气治疗,有条件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并积极防治肺水肿、脑水肿。积极控制抽搐,必要时行人工冬眠。

    对于接触H2S作业,国家有技术规章,要求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毒装置,在进行矿坑、巷道、井底、阴沟、粪池、藏鱼舱室、纸浆槽等作业前,必须充分通风。人进入前可放入小动物观察通风效果。作业时应戴供氧防毒面具,身上应拴救护带,并有人监护。当前H2S中毒事故多,伤亡人数大,死亡率高,主要是作业工人缺乏防护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未探明毒情,不加防护就进入现场。发生中毒病人时又不加分析,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去抢救,致使事故不断扩大。所以应对作业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卫生培训,加强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常识教育。有害作业场所应配置相应的防毒设施和救护设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