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建筑研究总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晓明、白孝良。
《焊接烟尘净化器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一、 编制过程
本标准由劳动部于一九九一年提出,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负责起草。
在本标准制订过程中,重点了解了我国目前生产有关产品制造厂家的研制、生产和用户使用情况。收集、查阅了国外有关技术资料,并进行了试验工作。在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了行业标准《焊接烟尘净化器通用技术条件》。
二、 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焊接作为一种金属热加工的基本方法,在冶金、石化、机械制造、造船等许多工业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粉尘等物质,尤其是在狭小密闭的容器内施焊时,焊接烟尘浓度会高达100mg/m3以上,在有些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甚至高达800mg/m3。这样恶劣的工作条件对焊接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焊接烟尘的粒径很小,绝大部分属可吸入的粉尘(即可直接进入肺泡的粉尘),当工人长期在通风不良和没有防护措施的环境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就会受到职业性危害。据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对北京12家主要焊接作业场所进行调查表明:在12家工厂中,共有1500名焊工,未发现患职业病的有6家,发现患尘肺的有4家,共43人。因此解决密闭空间内焊接烟尘污染问题已是当务之急。而类似焊接烟尘净化器之类的产品,正是解决了焊接车间及出入口狭窄无法设置通风管路的焊接作业场所的烟尘排除问题。目前,生产该类产品的厂家较多,但性能各异,因此为保证人身的安全及产品质量,制订一个包括技术要求及使用诸方面内容的《焊接烟尘净化器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三、 国内外情况
目前国内生产的焊接烟尘净化器,有些是仿制国外同类产品,有些是自行设计、制作,基本上做到了体积小、节能、净化效率高。但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产品标准。国外用于焊接排烟净化的机组种类繁多,应用也很广泛。小型的可以手提,大型的有脚轮可以移动。像瑞典、丹麦、美国等公司的产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目前尚无此类产品标准,日本于1980年制订有《移动型过滤式除尘装置》国家标准(JIST8203)。因此我们在制订本标准时,广泛参阅了国外标准,并基本以JIST8203为依据。采纳有关内容,同时结合我国现有产品现状,编写出本标准。
四、 几点说明
1. 在日本标准JIST8203中,过滤效率试验所用试验介质为焊接烟尘,而本标准采用的是氯化钠气溶胶。这是由氯化钠气溶胶粒子中径小于0.1—0.5μm,粒子在穿透力最强的粒径0.1—0.5μm范围内具有代表性,试验是易于捕集,易于均匀化,现实可行。故一般对中高效过滤材料测定性能时,均采用此介质。
这也基本符合实际焊接过程的情况。因电焊烟尘主要是由粒径0.1μm左右的球状粒子凝集成的二次粒子。在国外一些有关标准中(如焊接防尘面罩等)也采用氯化钠气溶胶作为试验介质,这说明氯化钠气溶胶是世界公认的理想介质。因此我们在标准中采用了国内外通用的氯化钠气溶胶作为试验介质。
另外,在返回意见中,有些专家提出是否可使用焊接烟尘进行过滤效率试验。我们曾经作过这方面试验,采用的为重量法,过程如下:在净化器的吸尘及排气两侧各装一滤罐,滤罐上的软管与真空泵相连接。在焊接一定时间后,取下吸尘排气两侧滤罐,称量收集的烟尘重量,然后计算过滤效率。由于这种方法不是在国家认可的质检机构进行,而且试验方法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为确保标准中试验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还是把国家认可的钠焰法作为过滤效率试验方法写入标准中。
2. 在标准中,我们将净化器的过滤效率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99.5%,二级98.5%,三级97.5%。这主要是根据日本标准及我们所进行的试验结果,并依据我国劳动场所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粉尘浓度而确定的。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玻璃棉和矿渣棉粉尘5mg/m3。我国目前均把焊接烟尘列为上述标准中“其它粉尘”,取焊接烟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因此为了使焊工能在施焊过程中吸入的空气符合卫生要求,根据我国现有产品实际情况及不同工作环境、浓度等因素,我国将过滤效率按1%的级差分为三级。表1为几个厂家产品的性能参数。
表1
3. 在标准的结构及材料要求中,我们规定了滤料必须有一定的耐温性(大于80℃)。这是因为适用于过滤电焊烟尘滤料很多,主要有维棉平纹布、工业绦纶绒布、无纺布和针刺过滤呢等。不同的滤料其致密程度、透气性、耐温性、阻力及过滤效率等都不同。而在焊接条件下,电焊烟气一般温度较高(到净化器时,烟气温度也可能在80—90℃),因此应优先选用吸水率小,耐温性能好的过滤材料。
4. 由于焊接作业点经常变动,因此要求通风管可任意弯曲,以便罩口能随意移动。通风管为软管,由金属、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由于目前国内金属软管及橡胶软管制品均较为笨重,因此目前多采用塑料软管。但塑料软管的最大缺点是不耐温,而在焊接作业中,高温又不是不可避免的。如焊接中烟气温度、飞溅、或接触到高温工件。目前,国内还没有更好的材料,因此在标准中我们对软管没有规定材料(日本标准中也未规定),相信,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材料的不断更新,一定会研制出令人满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