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危害辨识方法
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2.1 危险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六类:物理性危险因素(防护缺陷、噪声危害等)、化学性危险因素(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等)、生物性危险因素(致害动物、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等)、行为性危险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等)、其他危险因素。
2.2 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
2.2.1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
2.2.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及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
2.2.3利用危险评价方法用于危险辨识,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2.4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危险物质数量有关。
3.危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危险评价起源于30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目前用于进行企业(生产过程或装置)危险评价方法已达几十种。危险评价方法已从初期的定性评价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评价。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
3.1 安全检查表
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