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离不开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
安全管理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而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它们有内在的联系,但是互相不可取代。
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背景和人文环境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可以形成特色的安全文化,反过来,安全文化也可以影响并帮助企业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经历的路径
然而,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理念+文化≠理念文化。真正的安全文化为安全+到位+习惯=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它的具体形式就是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活动的高度统一,即由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两部分组成,当员工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出现不同步、不统一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约束,使二者达到统一。任何企业在安全管理形成安全文化的过程当中,都会经过粗放松散,强制被动,依赖引领,自我管控,行为养成这样一种“五阶段”路径。
第一阶段:粗放松散。员工的思维模式表现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听天由命。行为模式表现为管控粗放,经验管理,事后管控,重生产,轻安全,很少采取预防措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安全工作处于失控状态,管理层观念落后,几乎没有安全理念和预防措施,只关注产量任务和经济效益,违章指挥现象普遍。员工几乎没有安全意识,责任心差,盲目蛮干,违章操作行为严重,事故多发、频发。在此阶段,安全管理应首先从领导层抓起,并通过政府部门的强制监督,要求企业必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引进外援帮助其管理安全,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管理层安全职责,迫使领导重视安全工作。
第二阶段:强制被动。员工的思维模式表现为事故难防难控,消极怠慢。行为模式表现为被动执行,人制并管,缺陷管控,重生产轻安全依然严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无具体考核措施。管理层有一定的安全观念,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熟悉,不懂得用制度和规范进行管理,凭经验和权力管理和压制,对生产关注较多,对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员工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熟悉,不懂得遵守规章和规程,凭经验操作,对管理层抵触情绪较大,责任心不强,“三违”现象较多,事故不定期的发生。在此阶段,管理层应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加大对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学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责任心,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责任心和操作能力。
第三阶段:依赖引领。员工的思维模式表现为事故可控可防,依赖引领。行为模式表现为引领纠偏,依法管理,预防管控,不安全不生产。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普遍开始重视安全,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相关考核措施逐步完善。管理层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心强,管理力度大,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能够杜绝较大事故的发生,并逐渐总结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责任心,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和应急水平不断提高,服从管理,但自我管控能力仍然较低,“三违”行为时有发生,不定期发生人身受伤事故。在此阶段,应进一步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利用差异化、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目标化等管理手段,加强过程控制,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大的安全文化背景的引领下,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各种班组建设活动,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下移至基层班组,将“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贯彻到底。
第四阶段:员工思维模式表现为事故皆可预防,皆可避免。行为模式表现为自我管控,依法管理,风险管控,不安全不生产。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各级人员责任明确,各施其责,安全管理模式由“管理事故”向“管理风险和隐患”转变,由“事后处理”向“超前预防”转变。全员风险意识较高,超前预防的理念得到深化。管理层注重用制度和文化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引领员工加强自我管控能力。员工对系统的熟悉程度较高,对本岗位应知应会掌握能力较强,内心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高,安全责任心强,主动防范风险的经验丰富,自我管控能力较强,班组安全文化基本形成,“三违”现象及人身伤害事故很少发生。在此阶段,企业应对班组安全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并进行贯彻,通过贯彻企业安全文化,进一步巩固班组安全文化,使班组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第五阶段:员工思维模式表现为零伤害可以实现,文化引领。行为模式表现为自律自控,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环境保障安全。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形成了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零伤害生产,零偏差操作,零缺陷运行的理念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共识和价值取向,各级人员对安全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活动高度统一,养成自律自控的习惯,人、机、环、管步调一致,协调统一。在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和人文环境的促进下,形成了企业特有的、成熟的、先进的安全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传播至员工家庭,使得安全成为企业、员工和家庭共同追求的中心目标,人们自觉抵制“三违”,“三违”行为被杜绝,实现零伤害,并在这种安全文化的引领下,企业的安全工作按照PDCA模式,循环改进,不断提升。
三、公司目前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公司正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交界期,领导重视安全工作,有“安全第一”的理念,但对安全工作在人力、物力、精力等方面投入不足,对某些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也就是“预防为主”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管理知识欠缺,管理方法单一,人管人多于制度管人,“安全第一”的观念不能时刻坚持,重生产、轻安全思想较普遍,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不到位、执行不彻底。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不熟悉,操作技能水平较低,自我管控能力较差,不能做到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还需通过强制手段进行管理。管理层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不统一,管理层与员工层之间的思维模式不统一,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文化背景。
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首要任务及措施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层和管理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搞技术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提高落实和执行能力。二是要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种大的文化基础下,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这一有效的管理模式,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养班组安全文化。三是以班组安全文化为基础,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总结提炼并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当前,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由观念、制度、行为、物态文化组成,公司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目前,公司正在倡导建设“五型”班组(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那么,我们应该将建设“五型”班组作为班组安全文化的主线,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组安全建设活动,我们的工作方法、方式可以不同,但所有的工作不能脱离这“五型”班组这一文化的主线。例如,在建设“学习型”班组时,通过班前班后会、班前一题考安全、安全日、“四舍五入”(四舍:舍弃不切实际的宣传内容、舍去空洞无物、缺乏人性化的标语口号、舍去缺乏情感的教育方式、舍弃死板陈旧的工作防范;五入:入户、入网、入心、入市、入法)等活动,将最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思想宣传至岗位员工,将各类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培训给员工,将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给员工,培养“学习型”班组,形成班组安全观念文化。在建设“安全型”班组时,要与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制、班前、班后会议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安全活动制、事故报告处理制、绩效考核制等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班组制度文化体系,做到班组管理有章可循,并通过开展“三为六预”(三为: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三点控制”(控制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现场“蹲点”、“三自三创”竞赛(车间自主管安全,创建本质安全型车间;班组自主管安全,创建本质安全型班组;个人自主保安全,创建本质安全型个人)等活动,建立班组行为文化。在建设“清洁型”、“节约型”班组时,通过深入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定人定机”、现场“6S”管理,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在建设“和谐型”班组时,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开展“三违”帮教、“事故现身说法”、“一封家书嘱安全”、“亲情展板”、互联互保等活动,建立班组环境物态文化。
通过建设“五型”班组,使班组长安全素质达标、员工安全装备达标、岗位安全环境达标、现场作业程序达标,进一步提高班组员工具备事发前预防能力、事发中应急处置能力和事发后自救互救能力,从而达到现场管理规范化、设备操作程序化、制度执行军事化、员工行为团队化、工作考核严格化,形成完整的班组安全文化体系,为公司下一步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