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 分 |
得 分 |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3、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4、人员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人员进入的时间、区域和人数,井下现场设立管理站。
5、冲击地压矿井同一煤层开采,应当优化确定采区间和采区内的开采顺序,避免出现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域。
6、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中长期防冲规划和年度防冲计划。
7、冲击地压煤层巷道与硐室布置不应留底煤,如果留有底煤必须采取底板预卸压等专项治理措施。
8、严重冲击地压厚煤层中的巷道应当布置在应力集中区外。
9、冲击地压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冲击地压发生类型,选择区域和局部监测方法。
10、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时,直接顶不能随采随冒的,应当预先对顶板进行弱化处理。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冲击地压煤层应当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2、采用爆破卸压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措施,起爆点及警戒点到爆破地点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300米,躲炮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
3、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4、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可由煤矿组织开展,评价报告报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5、矿井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采取综合防冲措施仍不能消除冲击地压危险的,可以进行采掘作业。(×)
6、冲击地压煤层双巷掘进时,2条平行巷道在时间、空间上应当避免相互影响。(√)
7、冲击地压煤层内掘进巷道贯通或错层交叉时,应当在距离贯通或交叉点30米之前开始采取防冲专项措施。(×)
8、开采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时,在确定合理采煤方法和工作面参数的基础上,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9、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有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监测与预警工作;必须建立实时预警、处置调度和处理结果反馈制度。(√)
10、 冲击地压矿井应当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采掘部署、开采顺序、煤柱留设、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开采保护层等区域防冲措施。(√)
11、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12、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13、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机械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14、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明确分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负责人,设立专门的防冲机构,并配备专业防冲技术人员与施工队伍,建立防冲监测系统,配备防冲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管理。(√)
15、冲击地压防治应当坚持“局部先行、区域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原则。(×)
16、矿井中长期防冲规划每2年编制一次,执行期内有较大变化时,应当在年度计划中补充说明。(×)
1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必须采取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18、冲击地压矿井必须依据冲击地压防治培训制度,定期对井下相关的作业人员、班组长、技术员、区队长、防冲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教育和培训,保证防冲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岗位防冲知识和技能。(√)
19、矿井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采取综合防冲措施仍不能消除冲击地压危险的,可以进行采掘作业。(×)
20、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开采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必须进行(B)
A 冲击倾向性鉴定 B 冲击危险性评价 C 解危方案制定
2、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是(A)
A 矿长 B 总工程师 C 生产矿长
3、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可由煤矿组织开展,评价报告报(B)审批。
A煤矿技术负责人 B 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 C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4、下列不属于局部防冲措施的是(C)
A钻孔卸压 B卸压爆破 C 加快进尺速度
5、我矿经过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被评定为(A)冲击地压矿井。
A 弱 B 中 C 强
6、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在应力集中区内不得布置2个工作面同时进行采掘作业。2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C)米时,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米时,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米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工作面作业。
A 100、200、400 B 150、250、350 C 150、350、500
7、冲击地压煤层双巷掘进时,2条平行巷道之间的前后错距应大于(B)米,避免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扰动影响。
A 100 B 150 C 200
8、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设置压风自救系统。应当在距采掘工作面(A)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1组压风自救装置。
A 25-40 B 30-45 C 35-50
9、使用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时,若有冲击危险所得的煤粉量(C)。
A、 较少 B 、同无冲击地压时一样多 C 、较多
10、采用钻屑法检测时,钻杆每推进(C),收集一次煤粉进行秤量。
A、 3m B 、2m C 、1m
11、有冲击危险时,工作面煤体电磁辐射信号强度(B),超过设定的临界值。
A、 较弱 B 、较强 C 、几乎为零
12、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之一。受几个方向集中应力的作用,因而在(B)附近最易发生冲击地压。
A、 工作面 B 、煤柱 C 、采空区
13、防冲队伍应经过(C)培训。
A、 业余 B 、强化 C 、专业
14、深孔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A)钻杆操作。
A、 正对 B 、侧对 C 、远离
15、冲击地压煤层采掘头面停产3天以上的,恢复生产的(B),应鉴定冲击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A、 前一天 B 、前一个班 C 、当班
16、有冲击危险的区域煤层高压注水每孔流量要控制在(B)m/h。
A、 0.5 B 、1.5 C 、15
17、同等应力条件下,煤岩强度越(A),越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A、 高 B 、低 C 、先高后低
18、煤层注水后可使煤层的弹性减小,强度降低,塑性增加,能(B)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
A、 增加 B 、减缓 C 、不发生
19、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钻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布置在根据推测(A)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
A、 最可能 B 、有可能 C 、不可能
20、采煤工作面接近老巷或采空区时,冲击地压危险性会(B)。
A、 降低 B 、增加 C 、不发生
21、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最大检测深度一般为(B)倍采高或巷道高度,在此范围内如已确定冲击危险要停止钻进。
A、 2 B 、3~5 C 、5
22、开采严重冲击地压危险煤层时,在采空区内(B)留设煤柱。
A、 能 B 、不能 C 、不发生
23、以下(C)方法可用于卸压效果检验。
A、 高压注水 B 、钻孔卸压钻屑法 C 、爆破法
24、诱发冲击地压采用的深孔爆破,其孔深达到(C)区域。
A、 8米 B 、10米 C 、应力峰值
25、留设(B)煤柱发生冲击地压危险性小。
A、 大 B 、小 C 、宽
26、大直径钻孔卸压的钻孔直径要求(C)毫米。
A、 35~41 B 、50~100 C 、100~300
27、为降低冲击危险伤害,冲击危险区域设立防冲警示牌,执行(C)制度。
A、 回采 B 、掘进 C 、限制人员进入
28、应力变化区不得设置硐室、放置设备物料或有人员逗留,并(B)防冲监测及治理力度。
A、 降低 B 、加大 C 、维持原有
29、防冲煤粉检测、电磁辐射监测、钻孔、注水、爆破等作业均要在现场做好详细记录,并有施工人员及(B)签字。
A、 区长 B 、检查验收人员 C 、班组长
30、冲击地压经常发生在向斜轴部、构造变化区、(A)、煤层倾角和厚度变化带,煤层褶皱和构造应力带。
A、 断层附近 B 、软岩段 C 、平巷段
四、多选题(每题2分, 共30分)
1、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 ABCD )等。
A、瞬间位移 B、抛出 C、巨响 D、气浪
2、冲击地压防治应当坚持“(ABCD )”的原则。
A、区域先行 B、局部跟进 C、分区管理 D、分类防治
3、新建矿井和冲击地压矿井的( ABD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必须编制防冲设计。
A、新水平 B、新采区 C、新岩层 D、新煤层
4、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应当确定回采工作面(ABC)等可能的影响范围,并制定防冲专项措施。
A、初次来压 B、周期来压 C、采空区“见方” D、初次放顶
5、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区域与局部相结合的冲击危险性监测制度,局部监测可采用(ABC)等。
A、钻屑法 B、应力监测法 C、电磁辐射法 D、微震监测法
6、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有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监测与预警工作;必须建立( BCD )制度。
A、实时监测 B、实时预警 C、处置调度 D、处理结果反馈
7、采用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时,应当根据煤层条件及煤的浸水试验结果等综合考虑确定(ABCD )等参数,并检验注水效果。
A、注水孔布置 B、注水压力 C、注水量 D、注水时间
8、人员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必须明确规定(ABC ),井下现场设立管理站。
A、人员进入的时间 B、区域 C、人数 D、地点
9、进入严重(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采取穿戴防冲服等特殊的个体防护措施,对人体(ABC)等主要部位加强保护。
A、胸部 B、腹部 C、头部 D、背部
10、井下有危险情况时,(BCD)有权责令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停电撤人。
A、放炮员 B、调度员 C、防冲专业人员 D、班组长
11、冲击地压巷道严禁采用刚性支护,要根据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支护设计,可采用(ACD)等,提高巷道抗冲击能力。
A、抗冲击的锚杆(锚索) B、液压支架 C、可缩支架 D、高强度、抗冲击巷道液压支架
1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巷道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加强支护可采用(ABCD)等。
A、单体液压支柱 B、门式支架 C、垛式支架 D、自移式支架
13、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的在用(ABC)等应当采取固定措施,管路应当吊挂在巷道腰线以下,高于1.2米的必须采取固定措施。
A、设备 B、管线 C、物品 D、材料
1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防治措施是(ABCDE)。
A、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 B、监测预警 C、防范治理
D、效果检验 E. 安全防护
15、鼓励煤矿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ABCD),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A、新技术 B、新工艺 C、新材料 D、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