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发生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构成严重的暴力犯罪。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个别地区屡次出现社会上针对校园制造校园暴力流血事件,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流血事件让老师烦心、家长担心、社会痛心,同时使很多家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破坏了校园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 导致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有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家公安部、教育部、新闻媒介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身居一线的小学教师,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和预防措施进行探究,为构建和谐、安宁的校园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上针对校园和学生的暴力流血事件频发,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也有报道。最近,特别是2010年呈上升趋势,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已经足以说明社会上针对校园和学生的暴力流血事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已经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危害了广大师生的安全。
(二)社会不良因素、不良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尔虞我诈、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大有所在,在市场上流行一种所谓的暴力文化,如花花绿绿的口袋书琳琅满目,有的漫画书上写着不杀死对手就会被杀;有的电脑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充斥看恐怖、暴力、色情;面对这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一些新闻媒体不注意引导,一些玩具厂商则争相制造各种机械暴力玩具,以牟取暴利。对于那些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喜欢模仿的社会游荡人员来说,就很容易被这种环境毒害和同化了。
(三)学校安全存在隐患.受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的师生受到侵害往往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学校门卫防卫、监控不力,学校对学生上下学的管理不到位。
二是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往往出现惊恐、忙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有些同学单纯无知,辩别是非能力不强。
三.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国家的职责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因“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
(二)社会的责任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流血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花大力气,治理整顿不良社会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要预防发生在中小学校的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网络暴力游戏、口袋书等),以最大限度地净化文化市场。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尝试开通“反暴力”热线电话,对有暴力倾向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对遭受过暴力伤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使之早日摆脱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
(三)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并且设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等条款,严格禁止亲权的滥用。目前,有许多未成年子女情感发育严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征,这与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伤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学校的工作 1.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办学的关键,学校要对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事件采取有力措施,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做好防控和监管,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管理和责任机制。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除此以外,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加强保安力量,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2.师要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学校应抓紧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有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改进教育方法。要尽量避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化或伤害事件的发生。3.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从家长、老师和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学生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2)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总而言之,发生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