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18时左右,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17号建业大厦发生了一起火势极其凶猛的火灾。这起火灾从着火时间算起,整整燃烧了19个小时,大楼明火在16日凌晨6时许才被扑灭,幸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第二天上午10时许,大火虽已被扑灭,但大厦内仍有少许火苗,几台高喷消防车仍在对楼层进行喷水作业,楼内飘出大量白烟。现场不时能听见大楼玻璃、建筑材料掉落的“噼里啪啦”声,周围低矮楼房的房顶、回民小学旁的街巷内,都能看到大楼燃烧时掉落的各类碎片。有目击者称,火灾发生时还听到了爆炸声。尽管事发地点是在广州的越秀区,但是一江之隔的海珠区市民发微博说,在那里也能够闻到那种呛鼻的气味。火灾平息后,建业大厦整栋楼体已通体已经发黑,绝大部分玻璃幕墙已经被烧毁。
缘起:违规作业酿大火
广州建业大厦于1993年由广州市建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1998年因开发商资金问题不能正常运作,致使主体工程完工后烂尾。之后,开发商委托广州市信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在去年7月才完成了外立面的装修。虽然外立面已经装上了玻璃幕墙,远看这栋楼与正常使用的没有区别,但是大楼内部还没有装修,很多管线都裸露在外面。建业大厦被人承包后改建成仓库并出租。此次事故中起火的2—25层均是鞋类仓库,燃烧物质多,火灾负载大,加之风大且风向不断变换,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无法使用,烟火又因“烟囱效应”随竖向管道向楼上蔓延,使得建筑内部很快形成立体火灾,很多楼层均燃起熊熊大火。
据统计,此次火灾的过火面积约12500平方米,损失总计约4000万元,其中建筑物损失600多万元,存货损失3300多万元。受大火影响,建业大厦周围许多单位、商店、企业都已停止工作。
经初步调查,火灾的直接原因初步认定为电工违规作业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在事发前两天,负责建业大厦管理和后续建设的信龙物业公司安排电线施工人员金某对大厦首层主电源进行重新铺设,而金某未按电气规程要求,采用接线盒连接线路,导致电线产生故障引发火灾。目前,广州公安机关已经依法控制了8名相关负责人。
追责:监管责任要落实
来势汹汹的大火不仅考验了广州市的应急能力也暴露出了城市火灾隐患排查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在广州建业大厦大火发生的前一个多月,据越秀区官方网站显示,越秀区副区长许作来曾带队对作为消防隐患重点单位的该烂尾楼进行了督导检查,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对建业大厦消防整改的监管力度,指导该大厦管理公司开展消防隐患整改。而且广州建业大厦是违章既有建筑,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或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可见,隐患不是没有发现,整改措施不是没有提出,但为什么悲剧依然无法避免?火灾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这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
因此,政府一定要把责任落实摆上重要位置。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实施项目审批和事后监督。要加强督导检查问责,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直奔基层、直奔现场,明察暗访。
广州建业大厦大火后,广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在广州消防安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说:“失火的建业大厦消防整改有什么用?!有没有腐败?当官不能太潇洒!”诘问振聋发聩,我们希望,火灾之后的反思,不能忘了对监管失效的追责。
反思:责任、预防双管齐下
建业大厦火灾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而造成,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拷问了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的情况。我们不能等到火灾后才汲取教训,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严格执行消防规章制度,才是防范火灾的重要手段。同时,要确保安全生产需要从政府、企业、员工三方着手。政府作为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屏障,一定要抓住重点,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一律立即责令停止使用;对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但存在违规住人的,一律立即迁出住宿人员、并拆除住宿设施;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也不存在违规住人的,要实行综合治理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
针对高层、地下建筑,要重点检查是否依法投入使用,是否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熟练掌握操作程序等内容。
要建立防止违规住人现象回潮、反弹的有效措施,对违规住人场所,出现回潮现象或拒不迁出的,一律对其予以查封。针对老城区和城中村,要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不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出租屋消防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管理混乱等问题,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场所和出租屋,一律不予经营和出租。
如今城市里的大楼越建越高,给防火救火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加大投入,装备高科技消防工具固然重要,但若想尽量减少甚至杜绝火灾,就需要普遍增强人们的消防意识,让更多人养成一丝不苟地按消防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那样更有实际意义,更有利于消除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