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8月19日

1事故风险分析

适用于公司所有易发生灼伤、烫伤的操作活动。

(1)热力汽水管道,由于管道、阀门因腐蚀等造成爆管泄漏或因材质不满足要求,安全余度不大而运行中引起高温蒸汽或热水泄漏,造成作业人员灼烫。

(2)热力站换热设备、热水或蒸汽输送管道等发生爆裂,可能造成灼烫事故。

(3)危险化学品飞溅到操作人员身上造成的灼烫。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①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

② 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

(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①  全面负责灼烫事故的现场处置;

②  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③  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

④  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

⑤  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⑥  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

(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① 具体实施本岗位灼烫事故的现场处置;

② 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

③ 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④ 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

3应急处置

3.1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1.1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3.1.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1.3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应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1.4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创面的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常可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min。

3.1.5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3.1.6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3.1.7 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3.1.8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3.1.9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处理事故及抢救。

3.1.10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1.11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3.2事故上报程序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执行。

4注意事项

4.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队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器具,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防护靴、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未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4.2抢险救援器材方面注意事项现场施救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确保救治得体有效,应急药品要确保齐全、有效。

4.3救援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4.3.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4.3.2现场应急处置救援人员必须由2人以上组成。

4.4灼烫伤现场救治禁忌

4.4.1勿用黏性敷料包里伤口,如石膏绷带,胶布或绒毛布。

4.4.2勿用药油、牙膏、化妆品、凡士林、牛油、肥皂或食油等治理伤口,这只会令伤势恶化。

4.4.3勿刺破任何水泡,因为这是身体本身的自然保护膜。

4.4.4勿用冰直接敷伤口,这只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细胞组织。

4.4.5勿除去任何与伤口黏合在一起的衣服,以免撕破受伤部位的皮肤,令伤口有受到感染的危险。

4.4.6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

4.4自救与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4.4.1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且忌盲目施救。

4.4.2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

4.4.3急救必须在安全的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4.5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必须确认现场是受控的、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足够,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4.6、后续处置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十、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机械高速运转、搅拌、粉碎产生的噪声和粉尘。

(2)焊工维修班电焊作业。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①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

② 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

(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⑦  全面负责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事故的现场处置;

⑧  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⑨  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

⑩  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

11  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12  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

(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⑤ 具体实施本岗位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事故的现场处置;

⑥ 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

⑦ 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⑧ 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

3应急处置

(1)程序:





(2)粉尘危害事故应急措施:

预防措施:

1、公司人事部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2、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开展对接触粉尘人员的职业危害健康体检工作,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的尘肺、疑似尘肺病进行健康普查和诊断治疗。

4、对作业人员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定期进行粉尘危害预防培训,强化对职工的粉尘危害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对粉尘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正确使用防尘用品。

综合防尘个体防护措施:

1、工作面接尘场所入口处必须悬挂戴防尘口罩标示牌。

2、所有进入工作面的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3、每班班组长进入工作面前,须检查本班人员是否按规定配戴防尘口罩,发现没有配戴防尘口罩者,严禁进入工作面作业。

4、公司相关部门必须按时发放防尘用品,保证员工上班正常使用。

尘肺病病人处理:

有关尘肺病的处理,涉及尘肺病防治及妥善安置尘肺病患者、患者的劳保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康复等工作。

根据此规定,职工被确认患有尘肺病后,公司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自确认之日起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患有尘肺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尘肺病待遇应由本公司负责或两个单位协调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尘肺病诊断证明及尘肺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情况报告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生的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新发现的职业病,与上一个劳动合同期工作有关时,其职业病待遇由本公司负责。如本公司已与其他单位合并,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如本公司已撤销,应由总公司负责。

粉尘所致尘肺病事故应急处置:

1、作业现场呼吸性粉尘浓度超过接触浓度管理限制10倍以上,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值班室汇报,值班室通知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处理,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组织接触超标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应急体检。

2、按照职业健康查体周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及时进行复查确诊并调离粉尘岗位。

3、确诊后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治疗。

(3)噪声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预防措施:

1、保持设备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消音降噪的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3、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音设备。

4、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老化带来的噪声。

噪声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1、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异常噪音或噪音指标超过国家最高环保标准时,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通知值班室。

2、定期体检发现职工听力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烦躁情绪,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置。

4注意事项

①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

② 救护人员必须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护;

③ 人员发生中毒立即查看人员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人工呼吸、通风透气等;

④ 切记不要人员围观,留出周围空间,保持持续通风。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