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际发生的大量事故的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参照事故致因理论,构造简单、直观的事故模型,用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在事故模型的指导下,人们可以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预防同类事故的重演,还可以用来对生产中的危险性进行评价。
要防止事故,就要知道事故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只有将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重演。如果对事故原因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就会把防止事故的措施引向错误。在事故分析中,可以运用先进的事故分析方法,如比较流行的故障树分析法,它通过对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系统发生故障的关键因素,寻求改善系统安全性的各种途径,从而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使系统处于较为理想的安全状态,并通过分析可以进行事故的预测、预报。
对事故发生频率与作业时间、操作熟练程度、与年龄的关系能够进行统计归纳,掌握规律性的东西,用以高效有序地展开工作,这种总结归纳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所得结果却非常实用。同时对所有的事故倾向都采取措施往往使安全管理的重点模糊不清,反而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事故统计与分析,先确定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根据轻重缓急有重点地采取措施,有步骤地实施。
安全管理的措施,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仍很难获得期望的效果。重要的是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激发全体职工在实践中有贯彻安全措施的愿望。
由于安全措施的实施有赖于作业人员的价值判断,所以为使措施能顺利地贯彻执行就需要有某种形式的刺激。丽这种刺激可以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应当在制度上作相应的规定。
从生理机能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种刺激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刺激的作用。因此,对于长期实行的安全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刺激方法,对于同一目的改变刺激方法,同样也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
当有重点地采取安全管理方法时,要不断查清管理措施的效果,在对安全措施的效果检查中,如果发现了阻碍达到目的的原因,就一定要对原来的措施加以修改补充,消除这种阻碍原因。安全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安全措施作为指令传输,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即结果大多是隐性的。安全管理如果不经常地从管理过程及结果中掌握有用的资料,安全管理措施就会失去作用。要使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结果,在企业生产中就必须把效果不显著的措施撤销,代之以新的措施,并且予以具体化。
在生产车间,机械设备一经安装,就被固定在基础底座上,以后就不再随意移动,所以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到如何布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要周密考虑对安全的影响。但通过对人造成伤害的加害物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机械设备引起的伤害只不过是手动设备引起伤害事故的1/3,大多数事故并不是由于机械设备引起的。
非机械设备是随时可以搬动的,而且在作业现场总有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废料和其它东西。这些东西的安放要尽可能的合理,使之秩序井然,对应当处理的东西必须加以处理,创造有条不紊的作业环境,这不仅会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安全,也是现代文明生产的要求。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推进,事故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在经验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事故管理理论进行科学预防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企业的事故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