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点火能量非常小,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燃。它的最低着火温度为574℃,在空气中既可被明火,如香烟,火星点燃,也可被暗火,如磨擦、静电点燃,而且具有燃烧热量高,辐射热低,火焰几乎看不见的特点。如果氢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那发生的就不是燃烧,而是危险的爆炸。因此,氢气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中都必须十分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纵观各种惨痛的事故,要有效地避免,归纳起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止氢、氧混合,也就是在正常运行中,氢气系统必须保持正压,在有氢气的房屋顶部必须有良好的通风。其次才是严禁烟火,谨慎操作,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处理氢气设备泄漏,燃烧的突发事故时,有一种习惯性的做法就是不管场合,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氢源。表面上看起来是当机立断,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盲目、危险的处理方法。因为它直接违反了“保持正压,防止氢氧混合”的原则,其结果往往把泄漏燃烧事故,处理成爆炸事故,其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在网上刊登一起特大事故抢险纪实,主要内容是“2001年一天下午,江苏某化肥厂发生氢气泄漏爆炸,造成死亡5人,重伤1人,20余人受伤的特大事故”。事故的大致经过是:“先听到车间里发出管道破裂声,随即传出气体泄漏时所特有的滋滋声……,由于破裂处太大,泄漏之声太响……根本无法靠近……。厂领导立即命令操作工关闭主阀、附阀,全厂紧急停车。大约过了5分钟……突然发生爆炸,声如巨雷,厂房经受不住爆炸气体冲击,塌陷下来。”文章随后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氢气大量泄漏引发的”,“事故教训”是“应加强……日常维修及定期检修……”。看了这则报道,心情当然是十分沉痛的,设备爆炸,厂房炸塌,死伤达几十人。但作为专业同行,对引起爆炸的真正原因,应该站出来讲述自己的观点,不能把习惯性的错误处理方法当作经典来宣传。我认为,文中所说的事故原因与事故教训只是氢气泄漏的原因与教训,而引起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根本原因,应该是错误的指挥,是错误的处理事故方法,把一场泄漏事故扩大成爆炸事故。
很清楚的事实是:原先只是发生管道破裂,氢气泄漏,此时氢气很可能已经被磨擦点燃,因为氢气火焰几乎不可见。由于氢气是纯的,气源又源源不断,其结果不过是泄漏、燃烧而已。而大爆炸是在关闭主阀、附阀,全厂紧急停车5分钟后发生的,为什么在5分钟后发生爆炸?道理就是由于切断了进气阀,随着泄漏、燃烧,系统内的氢气压力随之逐渐下降,当不再是正压时,空气就进入了系统,形成危险的爆鸣声:由于火源、高温的存在,可怕的大爆炸就发生了。所以立即断气这是致命的原因。
处理氢气着火事故的公式化程序,一般可归纳为:切断电源;发出报警;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关闭阀门,切断氢气供应源;号召救援和帮助灭火战斗;除了那些需要处理紧急事件的人,把所有的人从危险区域撤离;总是从风向接近火焰,控制火焰,掌握好灭火和断气时机。作为专业人员,在处理意外着火事故时,首先不要紧张,因为氢气燃烧正说明气体是纯的。其具体处理方法是:如果氢气火焰不明显,可用可燃材料如纸、布固定在杆上作试验,确定火焰界限,如果火焰危及电气设备、线路,那首先切断电源;加强房顶通风,防止氢气在屋内积聚;如果起火部位被隔离是安全的话,那尽可能关闭阀门,切断正在燃烧的氢气供应,如系统终端,气瓶、气罐的燃烧口。如果是涉及氢气设备起火,那绝对不能关闭进气阀,因为这样做最终会导致设备内部产生负压,倒吸进空气,此时又有火源,高温,从而把燃烧火灾事故演变为爆炸事故。此时可用浸了水的织物复盖,使其既隔绝空气灭火,又降低温度使火不再复燃。如果气体压力高,火势大,可适当关小进气阀,使其既降低压力又保持正压。当泄漏的氢气连续不断时,氢气火焰不能熄灭,这是因为引起爆炸的危险要比大火本身严重得多,允许氢气在控制下燃烧,并使邻近区域用水冷却,直至氢气流可以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用氮气吹洗,同时渐渐减小氢气流,直至火被熄灭。情况许可,也可采取快速对系统内注水,用水排氢并降温,直至内部全被水灌满,而达到灭火。
谈到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员培训。氢气生产是企业的要害部门,其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厂甚至地区。氢气又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生产场所压力容器又多,极易发生事故。有些单位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对从事氢气管理、操作、维护的人员又没有进行应有的培训,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缺乏分析、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导致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甚至严重后果,其教训是惨痛的。上面所述的江苏某化肥厂,如果起先处理得当,那大爆炸完全可以避免。文章所写的“泄漏引起大爆炸”,严格地说应该是:系统破裂引起泄漏,处理泄漏方法错误,引起大爆炸。所以对从事氢气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系统学习,合格后才能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