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危害(4)
违章行为一般发生在生产作业活动中,而且伴生于其全过程。因此。在识别违章行为时不能仅限于生产作业过程的某一时段,而应贯穿该项作业的全过程。为了便于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查纠现场违章行为,控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借鉴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中的工作危害分析法,逐一查找出企业各项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着的违章行为,再依据经验,估算出违章行为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从而测算出违章行为诱发事故发生的风险度(R)。在此基础上,按风险大小对违章行为依次予以控制。在这里,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作业过程违章识别法。
1.违章行为的识别
可依据以下步骤识别出企业生产经营作业活动中的违章行为:
(1)确定企业内所有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作业,设备设施的安装、搬迁、检维修,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等。
(2)以车间、队为单元,列出作业活动网络图。
(3)选定作业活动。
(4)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用3~4个词说明1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5)分析每一步可能存在的违章行为。
以上工作最好由懂设备、生产、工艺,熟悉操作规程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来完成,人员以5~6人为宜。
2.违章危害分析
(1)违章行为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违章行为发生的频率、现场是否有在监督监护、现场是否采取控制措施(包括个种防护、应急措施、监测系统、联锁机构、保护装置等),具体评估标准可参照表1。
表1 可能性(L)的评判标准
分数 | 发生频率 | 安全检查 | 防范控制措施 |
5 | 经常发生 | 从来没检查 |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
4 | 每月发生 |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 |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
3 | 每半年发生 | 月检 |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 |
2 | 每年发生 | 周检 | 有,偶尔失败 |
1 |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 | 日检 |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
(2)后果的严重性(S)
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严重性重点要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时间损失等,具体评估标准可参照表2。
表2 严重性(S)的评判标准
分数 | 人员伤亡程度 | 财产损失 | 停工时间 | 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状况 | ||
工程事故 | 设备事故 | 人身事故 | ||||
5 | ·死亡 ·终身残疾 ·丧失劳动能力 | 大于10万元 | 大于5万元 | 大于3万元 | 3天以上 | 违法 |
4 |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 5~10万元 | 2~5万元 | 2~3万元 | 2天 |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 |
3 |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 1~5万元 | 0.5~2万元 | 0.5~2万元 | 1天 | 不符合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标准 |
2 |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 小于1万元 | 小于1万元 | 小于0.5万元 | 半天 | 不符合本公司规章制度 |
1 | 没有受伤 | 无 | 无 | 无 | 零 | 完全符合 |
(3)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风险度(R)
根据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就可以计算出其风险的大小,并根据其数值大小对违章进行归类,评估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轻徽违章 L×S=1~3
一般违章 L×S=4~8
中等违章 L×S=9~12
重大违章 L×S=15~16
特大违章 L×S=20~25
利用以上危害分析方法,企业可以排查出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违章行为,并可对这些违章行为的危害大小进行判定、归类,依照先主后次的原则,分层次控制、防范各类违章行为。当然,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对表1、表2中可能性及严重性判别准则中的数据和标准作相应调整,并对风险度重新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