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厂区是否采用围墙、围栏等必要设施限值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
|
|
|
2
|
是否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
|
|
|
|
3
|
是否对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
|
|
|
|
4
|
是否对厂区外围和厂区内部进行定期巡视。
|
|
|
|
5
|
厂区外围、厂区内是否具备夜间照明设施,能够发现任何可疑的活动。
|
|
|
|
6
|
厂区除正常大门之外的其他出入口是否具备自动锁门或其他出入控制措施,防止出入口的的自由进出。
|
|
|
|
7
|
对来访者是否有提前通知和身份识别的要求,只允许参观者达到指定区域。
|
|
|
|
下列设施应采取的食品安全防护措施:
|
||||
8
|
正门和其他门是否采取控制措施。
|
|
|
|
9
|
厂区或车间的窗户是否只应允许从内部开启,禁止开启的窗户有标识。
|
|
|
|
10
|
是否对于屋顶开口处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供热、通风、空调等系统,仅允许许可的人员接触,对于进入屋顶的通道采取封闭管理措施。
|
|
|
|
11
|
通风口的设计是否考虑防止人为破坏,位于不易接近的区域。
|
|
|
|
对进入厂区的运输工具进行控制和监控
|
||||
12
|
是否对运输车辆进行备案、定期登记,有车辆操作人员的安排计划和管理措施。
|
|
|
|
13
|
是否对进出厂区的私人(职工、客户、来访者)运输工具进行管理。
|
|
|
|
14
|
是否对运输工具进出工厂的路线、停放的区域进行规定和管理。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车间的设计布局是否按照敏感区域、重要程度进行隔离,对于限制人员进入的区域是否有警示标识。
|
|
|
|
2
|
车间的每个区域是否有足够的停电应急灯。
|
|
|
|
3
|
是否有监视系统对内部设施和加工过程进行监视。
|
|
|
|
4
|
车间是否安装紧急预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疏散演练。
|
|
|
|
5
|
来访者或其他非加工区域人员进入工作区是否需经身份确认。
|
|
|
|
6
|
车间内无有毒有害物质的藏匿场所。
|
|
|
|
7
|
车间内的消毒剂、清洗剂等是否有专门的存放场所,有专人管理。
|
|
|
|
8
|
是否对卫生间、个人物品储藏区进行定期的检查。
|
|
|
|
9
|
是否有危险性工器具的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数量核对。
|
|
|
|
10
|
排风系统涉及是否合理,是否有防止异物和不明气体进入的设施。
|
|
|
|
11
|
下脚料处理区域不易造成废料、气流的回流,无人为的破坏。
|
|
|
|
12
|
通风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消毒设施和电脑系统等是否有防止未许可人员进入的措施。
|
|
|
|
13
|
设备维修是否需相关人员批准是符合,维修人员是否经过许可,并保持维修记录。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车间是否按照加工工艺进行分区域管理,各区域有标识,不同区区域的人员有标识易于识别。
|
|
|
|
2
|
原辅料添加区域是否有专人管理,持续监控。
|
|
|
|
3
|
消毒剂、清洁剂是否有专人管理。
|
|
|
|
4
|
产品的传送过程是否被监控。
|
|
|
|
5
|
产品的标识和包装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
|
|
|
6
|
产品的包装是否具有破坏存迹识别的特征(如充氮、抽真空等形式)。
|
|
|
|
7
|
加工过程中是否有防止故意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食用食品添加剂的控制措施。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储藏库的设计是否可以防止人为的破坏。
|
|
|
|
2
|
进入储藏区域的人员是否经过许可。
|
|
|
|
3
|
储藏区域是否有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
|
|
|
|
4
|
储藏区域的卫生和货物存放区域是否定期进行检查。
|
|
|
|
5
|
杀虫剂等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储存区域是否远离加工区,由进过培训的人员管理,有领用和核销台账,标识清楚,在有效期内使用。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是否对食品原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食品防护能力的评估。
|
|
|
|
2
|
食品原辅料、包装材料等供应商是否建立产品追溯和召回程序。
|
|
|
|
3
|
是否有合格供应商评估制度,并及时获得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
|
|
|
4
|
在制定原辅料、包装材料等的验收规程和实施验收时,是否考虑了故意污染方面的评估。
|
|
|
|
5
|
是否对运输公司进行食品防护能力的评估。
|
|
|
|
6
|
货车、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在厂区内是否要求封闭式管理,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接近。
|
|
|
|
7
|
货车、集装箱等运输工具装卸货物时,有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保持相关记录。对集装箱外观、温度、冷藏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无可以破坏。
|
|
|
|
8
|
是否检查收发货物的品种、数量、重量、标识等与货物运输文件一致。
|
|
|
|
9
|
货物出入库是是否检查包装有无故意污染或蓄意破坏的痕迹。
|
|
|
|
10
|
是否检查产品运输货车、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保持清洁无毒。
|
|
|
|
11
|
是否对退运产品实施验收和实施防护。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加工用水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贸易国家(地区)的要求。
|
|
|
|
2
|
水源地、中间储水设施、水处理设施是否封闭,专人管理。
|
|
|
|
3
|
制冰设备是否有专人管理。
|
|
|
|
4
|
供水系统是否定期检查。
|
|
|
|
5
|
用水不符合要求时是否有相应的纠正措施。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是否对与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密切接触容易发生大范围蓄意破坏的敏感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背景等调查。
|
|
|
|
2
|
是否对不同工序、不同权限的人员采取身份识别措施。
|
|
|
|
3
|
是否有轮岗人员或临时更换人员的识别清单。
|
|
|
|
4
|
是否对员工和来访人员进出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的措施。
|
|
|
|
5
|
对员工、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食品防护计划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
|
|
|
6
|
管理人员是否定期与员工进行交流,听取建议和意见。
|
|
|
|
7
|
是否有对受处罚、降级、辞退等人员进行追踪的措施。
|
|
|
|
8
|
是否有发现、报告、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规定和程序。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是否有对食品防护计划制定的过程和内容进行保密的规定,对企业外部和内部人员允许接触食品防护计划的范围和内容做出规定并有效控制。
|
|
|
|
2
|
是否有对加工工艺等制定适当的保密规定并有效实施。
|
|
|
|
3
|
是否有建立访客、客户、供应商联系档案,对参观内容、参观区域对外公布信息进行评估。
|
|
|
|
4
|
是否有紧急情况处理系统,建立相关政府机构的联系方式、电话和传真,并定期审核更新。
|
|
|
|
5
|
是否有专人负责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
|
|
|
|
6
|
是否识别和收集故意污染信息,充分评估故意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
|
|
|
7
|
是否有措施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
|
|
|
|
序号
|
评估内容
|
是
|
否
|
不适用
|
1
|
化验室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与食品加工区域有效隔离。
|
|
|
|
2
|
是否仅允许许可人员进入。
|
|
|
|
3
|
各种试剂、药品是否有专门的区域存放,专人管理,建立核销台账,对过期药品的处理符合食品防护的要求。
|
|
|
|
4
|
是否有样品(包括阳性样品)的处理程序。
|
|
|
|
5
|
是否有活菌株储藏和处理的程序。
|
|
|
|
序号
|
薄弱环节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