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略有洋葱气味的油状液体。沸点188℃,溶于乙醇和乙醚,低温时微溶于水,18℃时易溶于水。在冷水中缓慢分解,随着温度上升则分解加快,在50℃时可生成未分解的硫酸二甲酯雾,极易水解生成硫酸和甲醇。稀碱液可使本品迅速水解,对金属无作用。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硫酸二甲酯可由二氧化硫与二甲醚或硫酸与甲醇反应而成,本品为一种良好的甲基化剂,用于制药、香料、染料、农药等工业,又可作为芳香烃抽提用溶剂。
眼接触本品后,轻者出现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角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甚至角膜混浊。皮肤接触本品后,可出现水疱、愈合较慢的溃疡和深度坏死。硫酸二甲酯经破损皮肤吸收,也可出现全身中毒作用表现。
迟发性毒作用,包括眼、呼吸道的严重炎症,迟发性肺水肿与光气相似。并可出现衰竭、惊厥、昏迷,肾、肝和心肌等迟发性病变。
实验研究已证实硫酸二甲酯有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癌试验证明本品对烟草病毒及其RNA有诱变倾向,并证明可引起DNA的单链断裂及染色体畸变。用本品喂饲怀孕大鼠,结果引起鼻腔鳞状细胞癌。大鼠吸入
5.63mg/m3后在其尿中可有甲基嘌呤,还表明DNA非特异性烷化。
3.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潜伏期较短,接触后可立即出现症状,短者1h,长者8h,一般3h左右,但也可以有6~12h的潜伏期,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急性中毒多因吸入硫酸二甲酯蒸气所致。硫酸二甲酯溅污眼或皮肤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和全身中毒。
接触低浓度本品,主要表现结膜炎、鼻炎、咽炎及呼吸道炎症,恢复较慢。
接触中等浓度以上的硫酸二甲酯,眼、上呼吸道及支气管有明显炎症呛咳,并出现声带炎症、声音嘶哑及悬雍垂水肿,支气管肺炎。重者出现肺水肿,体温增高,支气管内膜可出现脱落,偶发肺泡破裂、支气管瘘而引起皮下气肿。个别病例伴有溶血性黄疸和肝、肾及心肌损害,休克,内脏出血,严重者出现痉挛、昏睡呈麻醉状态,以致昏迷。少数患者可在5~24h内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此外,吸入高浓度硫酸二甲酯也可在几分钟内迅速引起窒息。眼接触本品后的特征为结膜炎,有眼睑痉挛、水肿、视物模糊,角膜上皮有弥漫性点状浸润,甚至上皮脱落,造成视力减退或色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呈现明显红斑、水肿、水疱、大疱,以致坏死,创面不易愈合。其特征是在接触后数小时内疼痛最剧,接触12h后水疱明显增多。
经消化道中毒者,可立即引起咽喉部烧灼痛和胃肠道症状,以致出现胃穿孔,继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喉水肿、肺水肿和肝损害,病情发展整个呼吸道呈弥漫性坏死性炎症和支气管肺炎。成人口服致死量约1~5g。
4.救治原则与其他处置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采取一般急救处理和对症治疗。使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吸氧,给予支气管解痉剂、3%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积极防治肺水肿、喉水肿和支气管内坏死黏膜脱落造成窒息。可早期、足量、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时吸痰,必要时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眼和皮肤或头发有污染,应及时冲洗,并需洗净。清洗液可用清水(温水,忌用热水)或3%碳酸氢钠溶液,根据病情对症治疗。生产现场要配备好冲洗眼和皮肤的冲洗液及设备,十分重要。
经消化道中毒者采取一般急救治疗措施,注意保护胃肠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