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预防密闭空间职业中毒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6月04日

  近年来,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群死群伤的关键。
  
  发生事故原因
  
  造成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用人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规程;二是用人单位相关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防护知识缺乏,作业者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违章作业,盲目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报警和个人防护设备;四是承、发包管理不规范,疏于管理;五是由于事故多发生在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又事发突然,事故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救援准备往往不够充分,造成救援延误。
  
  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场所与作业
  

  1.窒息性气体与密闭空间
  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据多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资料表明,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尤为突出。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1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包括无需许可密闭空间(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许可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许可密闭空间)和需要许可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许可密闭空间)。
  2.常见密闭空间
  多数单位存在可导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场所,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各类储罐、容器、反应釜、铁路罐车、舰艇船舱、密闭运输通道、地下管道(如电缆沟)、烟道、隧道、粮食筒仓、坑槽、竖井、纸浆池、污水池、下水道、地窖、化粪池、污水井、污水渠等。这些作业场所往往是单位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场所,很多单位对这些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往往十分薄弱。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准备

  窒息性气体中毒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一般可按照密闭空间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1)凡有上述类似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设立或委托救援机构,事先制定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2)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救出的能力。
  (3)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4)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5)进行密闭空间救援和应急服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每个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危害;
  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设施,并通过培训使其能熟练使用;
  无论许可作业者何时进入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外的救援均应使用吊救系统;
  应将化学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或所需要的类似书面信息放在工作地点,如果作业者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应当将这些信息告知处理暴露者的医疗机构。
  2.救援设施
  救援吊救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
  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3.救援方法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3)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   
  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2)进入密闭空间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3)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4)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5)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6)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7)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8)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作业者造成威胁。
  (9)制定和实施进入终止程序。
  (10)当按照密闭空间计划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
  2.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
  (1)制定允许进入的条件。
  (2)对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3)隔离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充分清洗。
  (4)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保证密闭空间在整个许可期内始终处于安全卫生状态。
  3.密闭空间作业的许可管理
  对密闭空间作业实施许可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2)应用具有报警装置并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对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包括:①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8%~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②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轮船舶的拆修,以及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③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硫化氢10mg/m3)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3)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的要求。
  (4)当有害物质浓度大于立即危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或虽经通风但有毒气体浓度仍高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所规定的要求(硫化氢10mg/m3),或缺氧时(低于18%),应当按照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选择和佩戴呼吸性防护用品。
  (5)所有作业者、监护者、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服务人员须经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合格。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