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危险、有害因素
|
事故原因
|
危险性等级
|
对策措施
|
1
|
超压爆炸
|
1.无安全阀、压力表;
2.安全阀、压力表损坏;
3.空压机或空气储罐选型不合适、不配套;
4.空气储罐、压缩机材质不符合要求;
5.空气储罐未定期检测;
6.安全阀、压力表未定期检测
|
Ⅲ
|
1.安装压力表、安全阀;
2.定期检查并校验安全阀和压力表;
3.选择合适的、合格的空气储罐和空压机;
4.安全阀、压力表、空气储罐应定期检测
|
2
|
触电
|
1.电气设备的外壳带电;
2.线路外皮的绝缘损坏、线路短路;
3.不按照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
4.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故障;
5.作业环境不良;
6.维护管理不善等
|
Ⅱ
|
1.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2.安装漏电保护器;
3.加强绝缘做好接地保护;
4.选用符合规范电气设施;
5.安全用电规程、人员岗前培训
|
3
|
噪声
|
1.空压机未采取隔音降噪措施;
2.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
3.无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或失效
|
Ⅱ
|
1.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2.采取隔音降噪措施;
3.避免人员长期接触噪声环境;
4.佩带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
4
|
振动
|
1.空压机基座不牢;
2.空压机基座损坏;
3.设备损坏
|
Ⅱ
|
1.加强安装质量;
2.加强设备检查,防止设备损坏
|
5
|
机械伤害
|
1.空压机转动部位无防护罩;
2.防护罩设置不符合要求;
3.人员操作不慎,将衣物、头发等卷入空压机转动部位
|
Ⅲ
|
1.加装符合要求的防护罩;
2.加强员工培训;
3.加安全色或安全标志
|
6
|
中毒
|
1.制氮设备损坏;
2.人员误接触氮气;
3.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具
|
Ⅱ
|
1.加强巡检,确保设备良好;
2.严格操作规程;
3.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