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四六”安全文化建设之方略

作者:张国才 陈瑞生 谭志成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1月18日

 (三)以“四六”安全文化为主线,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一是构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格局。在公司和各二级单位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做到“党政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各负其责,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坚持开好安全生产月视频例会、周工作会、日碰头会和专项工作调研会,充分发挥安监部门安全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形成了从公司、矿(厂)、队(段)、班组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合力,使安全管理始终贴近安全生产实际,避免出现管理“挂空挡”的现象,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是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水平的模式。建立了从公司、(厂)矿到(段)队三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网络,上到公司总经理,下到各队(段)行政正职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负责,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职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具体负责。同时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公司及各矿安监部门是标准化综合管理和考核的主管部门,各级专业职能部室具体负责检查、指导和考核本专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公司每月组织一次标准化动态抽查,每季度组织一次标准化静态大检查,实行检评后当场汇总通报,并将检查通报结果在公司办公系统上进行公布。各单位根据通报结果,逐条进行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复查人的“五落实”工作,并将“五落实”情况用“回执”表的形式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门进行“消号”处理。形成了检查、落实、整改、上报、复查和再检查的闭环式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同时,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两票”管理工作制相结合,与隐患排查治理结合,与煤矿安全性评价相结合,夯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公司每月5日前召开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题视频例会,对上月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对本月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形成会议纪要监督执行,推动公司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

  三是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机制。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三级责任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责任主体,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安全生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的工作局面。同时,强化制度管理的刚性和硬度,坚持“短板”考核与责任追究,对生产现场出现人员违章、设备监管出现问题、文明生产不到位等现象进行严肃考核,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严格考核实现强管理,从而达到安全管理与生产现场的“无缝链接”。

  四是构建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的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33号令,所属7个生产矿和1个在建矿按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每天深入生产一线,紧盯生产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安全监管、开展现场办公,对生产现场各项作业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四)以追求人、机、环境和谐统一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生产能力

  第一、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强化安全意识。公司从安全教育常态化、动态化入手,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和安规考试,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的主观意识;针对员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学习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使员工在安全生产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针对长期以来在安全管理中逐步形成的惯性思维、经验主义等不良习惯,公司扎实开展反违章工作,排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强化措施,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了广大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

  第二,规范员工行为,增强正规操作能力。首先,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实施“十个必须”和“十个不准”安全行为准则,强化责任意识;在操作者中实施“十个必须做到”安全行为准则,强化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其次,在井下单位实施了集体升入井制度,通过集体升入井,杜绝了员工在上下班过程中的违章违纪现象,员工互保联保意识得到增强,工时利用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第三,为规范现场管理行为,推行了现场交接班和现场安全确认制度等,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现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同时,为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在员工中推行了“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手指口述”工作法等,员工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本职工作的各项程序都非常清楚,促进了员工按章操作、按程序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杜绝了违章行为。

  第三、规范“物”的行为,实现人机和谐、环境安全。为规范现场设备、物料、工具摆放,我们推行了定置和标识管理,重点在主要巷道、硐室、偏口、岗位设立永久性安全标识,严格使用标准字、标准色,规范了标识内容。对主要生产地区、运输大巷、机电设备、电缆线路、风水管路、安全设施、运输设备和物料等实施标识管理、定置管理,实现了“看得见、拿得准、易控制、好管理”,使责任更加明确,设备运行状况更加安全稳固。在主要大巷、偏口、重要岗位设立了安全视觉系统,实现了亲情提示、环境安全。同时,以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为重点,用好安全监控、矿压观测等设施,保证所有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预防,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四六”安全文化实践的效果

  一是广大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四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使广大员工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企业抓安全的良苦用心,真正树立和强化了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了安全思想和目标,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安全”升华为内在需求的“我要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养成正规化操作、程序化操作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生产意识、精细化达标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员工之间互保联保、互相监督、互相指导蔚然成风。

  二是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并得到执行,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把煤矿安全性评价引入安全生产管理中,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控制了事故的发生。扎实推进“手指口述”工作法,提高员工执行力和风险预控能力,达到了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的目的。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使质量标准化覆盖至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达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夯实了安全基础管理。

  三是井下工作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生产矿井普遍把环境建设向井下延伸,安全文化通道、精品工作面、精品硐室干净、整齐,不仅使员工有了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更使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五、安全文化建设的体会

  (一)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明确职责,全力践行,做到安全文化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真正使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全体员工的行为养成。从习惯和小事抓起,形成制度、形成风气,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三)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是全体员工,落脚点是不断实践。如果离开员工的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就失去根基,失去源泉,失去生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覆盖全员,做到一个不能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或成为“空中楼阁”。

  (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开展安全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找差距、定目标;不断地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