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建安全文化 保障持续发展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13日

  (3)以战略、员工、制度、技能、结构、风格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安全文化价值观。战略确定了公司最基本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安全管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计划。员工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主体,没有员工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任何工作不可能有效推进和持续改进。制度包括程序,是员工行为的规范,是正确和有效作业的总结,是过程管理的基础,按正确的操作写程序,按程序进行正确操作。从本质上讲,安全是每位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保护自身和伙伴安全的技能,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识别、防范和危机处理的技能。简单的结构,深入现场的安全管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安全工作网络,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安全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建立公司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行事风格,采用共同了解和使用管理工具,使工作配合更有效;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加强安全生产预防工作,改变以往开展事故后抢险工作的被动工作方式为进行防范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坚持“预则立”的防范观点,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分析、控制和评价工作,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同时推广事故紧急预案制度的建立、普及和深化工作。

  2、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安全文化的支撑体系

  (1)运用安全工程系统论研究方法促进安全知识体系的创新。通过对安全科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构成事故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起事故的出现是由一系列失误产生的不良结果,因此研究安全问题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系统论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性。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2)注重安全技术在生产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措施保障,在工作中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和有效控制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其中,危险源的辨识是关键,在危险源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害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因果分析法等。

  三、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客观规律和有效模式

  首届安全文化建设高层论坛目前在面向广大企业征集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将评选出十大行业100家安全文化优秀成果。目的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客观规律和有效模式,改进安全防范措施,实现企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论坛将对安全文化进行深层次、宽领域、多界面的探讨,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和文化氛围,全面促进我国安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四、建立卓越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因此,开展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分析和评价,是企业安全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安全文化涉及到企业的人、物、环境的各个方面,与全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密切相关,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是很困难的。中国企联企业文化研究室与企业安全文化研究专家历经多半年的时间,即将《全国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草案完成,研究成果将在安全文化建设高层论坛上予以公布,该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参考和标准。

  结束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人们只有拥有了安全和健康,才可能拥有小康生活。我们的社会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才能确保社会安全指标的实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入小康社会。无数事实证明,企业一年安全靠的是机遇,三年安全靠的是侥幸,五年安全靠的是管理,那么十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安全就需要安全文化的支撑。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要使人和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的互动关系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文化管理体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