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卓越——核安全文化的不懈追求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29日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了安全丛书,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述,并在后续的安全丛书中对其做了进一步阐述。与此同时,各核电营运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也开始不断推进,但人们对核安全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态度和观念上,还未进一步深入到将态度、观念真正落实到人的行为中。

  2002年3月6日,美国Davis-Besse核电厂1号机组压力容器顶盖发生严重降级。核电界将发生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电站仅满足于符合最低标准要求,而不是追求高标准要求;二是长期的良好运行业绩,使电厂管理层产生自满情绪;三是随着时间推移,失去了对核安全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四是对异常状态和指标总是试图自圆其说;五是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六是未能有效使用核电界和设备厂家的经验反馈信息。归结到一点就是,核电厂的安全文化出了问题,是核电厂的组织(管理)层核安全文化意识出了问题。

  2002年,核电界经过激烈的辩论,进一步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定义: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以领导为楷模,并内化为员工的行为,致力于使核安全处于最高优先的地位。定义第一次强调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并重点强调全员的行为。这是核安全文化的进一步的新发展。

  不容忽视的现状

  1991年,我国大陆首台核电机组并网。我国核电界一直致力于核安全文化建设,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电累计运行已经达109堆年,期间未发生国际核事故分级表(INES)二级或以上事件,整体业绩也在全世界436个核电机组中呈不断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国家核电发展不断提速,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不断突出,近期中国核电运行和建设过程中一些事件也凸显了以下的问题:

  核安全文化的稀释。随着核电快速发展,对核专业人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量外部非核领域人员的加入,包括燃煤电厂员工、非核领域承包商、农民工等,稀释了核电企业原有的核安全文化。更有少数人提出核电运营“去核化”。鉴于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我们必须保证核电运行的特殊性和独特性特点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核安全文化培育。

  核安全文化的作用可以被稀释,也可以被强化。如果某个核电厂的核安全文化很强势,任何人进来都能够被同化,那么核安全文化的价值很快会被内化为新员工的行为和表现。但目前我国的核电企业的核安全文化还未形成如此强势的“磁场”,因此,核安全文化稀释问题突出。

  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核电大发展期间,有大量海军核潜艇从业人员进行核电工业。这些在核潜艇上工作过的人员具有较好的核安全文化素养,很快成为了核电建设和运营的主力军,为其核安全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核安全文化的流失。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共有28个核电机组在建,13个核电机组运行。根据国家核电规划,每年计划有6~8个核电机组开工建设,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将有40余个核电机组同时开工建设,超过法国1979年时32台机组同时建设的数量。大量运行机组有经验人员的流失到建设企业,同时带走的也是已经形成的核安全文化和氛围,减弱了核安全文化的“磁场强度”。

  核安全文化的冲突。在大量外部非核领域人员加入和核电骨干人员稀释的情况下,原有核安全文化和常规电厂安全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上的冲突。如某常规电厂检修公司承担了一核电厂的常规岛检修工作。在大修过程中,运行核电厂人员发现,已经明确标识不能操作的辅助给水泵被断电,检修公司正准备拆解设备。辅助给水泵作为该电厂大修期间的备用热阱,必须在大修期间保持其可用。而该检修承包商认为,核电厂都已经停运了,常规岛所有的设备均可以安排检修。这明显偏离了卓越核安全文化的第五条,即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在现阶段我国的核电建设中,核安全文化的稀释、流失和冲突问题凸显,必须加强核电大发展期间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育。

  八大原则创造卓越

  2002年,全球核电界重新审视和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并形成导则,我们组织将其本土化后编译为《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其中包括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的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的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

  针对上述每一个原则,我们组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应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提问,分别举例如下:

  1.你如何言传身教宣贯“核安全第一的”?

  2.电厂员工是否能经常看到部门经理和主管在现场指导员工,强化高标准要求?

  3. 在你的工作组出现失误时,你认为管理层是关注“什么错了”?还是“谁错了”?

  4.你如何确保在工作完成进度压力增加时,员工们能够感觉到领导们在保护他们,让他们以安全第一的方式完成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