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氛围熏陶。几年来,古书院矿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安全文化长廊建设,以员工必经之地、工作现场、交接班室为轴心,形成对安全理念、岗位规范、现场管理、关键环节操作提示的大安全文化长廊建设。以树立员工“大安全”理念为宗旨,持续不断更新安全路灯箱内容,让员工在上下班途中接受教育;以营造特色安全文化氛围为要求,统一组织、精心筛选,将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区队安全文化理念制作成牌板,悬挂于交接班室内,如综采一队提出的“平安、健康每一天”,综掘准备队提出的“在岗一分钟,安全在心中”等,用直观、醒目的温馨提示,让员工时刻牢记职责和责任;以强化现场规范操作为目的,在井下工作面设立岗位操作要领提示牌,提醒关键环节操作中员工必须执行的程序与规范,促使员工岗位操作符合要求。
通过坚持不懈的理念渗透、意识教育以及浓厚氛围的熏陶与渲染,员工“想安全”的意识明显增强。
2、强培训,精技能,重实践,搭建“人人会安全”的工作平台。
转变培训模式。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前提,在转变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重点加强对特殊工种、新工人、转岗人员、短期合同工、班组长等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开展特殊工种培训、班组长培训、管理干部培训等百余期;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到神华集团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水平。此外,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原有的《安全绩效评价统考题库》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更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和指导性,对提高员工的学习和培训效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使培训真正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安全。
强化安全技能。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避灾实地演练,对施工队组新到的工作面,立即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避水灾、火灾路线行走演练,增强避灾意识和能力,并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致深入地进行分析,制定出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大力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充分发挥师傅现场的传、帮、带作用,员工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针对性地开展了自救器佩戴、顶板事故等突出事件的专项演练,使员工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按制度办事、按规程施工、按标准执行的重要性,让员工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度警惕,杜绝思想麻痹和盲目乐观情绪发生,增强员工自救技能和操作技能。
注重岗位实践。强力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一二线区队的班组长在接班之后,由跟班副队长、班组长带领班组成员现场朗诵,进行安全确认,并组织综采、综掘队开展了“手指口述”模拟演练,将“手指口述”操作要领制作成牌板放在施工地点醒目位置,便于员工在工作现场规范操作;不断修订完善各岗位、工种的操作要领,强化操作要领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各种检查,在班前会、生产作业现场等地点,抽查一、二线员工“手指口述”内容的掌握情况,强化员工记忆和执行意识。安全部每月对各单位“手指口述”运行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出名次,严格考核,使“手指口述”法落到实处,促进员工实践能力有较大提升。
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员工安全技能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员工“会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3、整制度,塑行为,创环境,搭建“人人能安全”的工作平台。
全面整合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增强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实用性,由安全管理部、矿办公室、宣传部牵头,通风、机电、技术、生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对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进行全面梳理,努力做到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对全矿968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标准进行细化量化,严格流程管理;建立健全了覆盖全矿各个系统的405个工作流程和298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古书院矿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汇编》,不仅使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重要的是工作流程图的制定使工作更加简洁、明了、便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塑造员工安全行为。以实施双因素管理法为主渠道,深入抓好走动管理和班前礼仪,认真搞好AB卡考核和红黄旗竞赛活动,延伸三结合内容,严格执行现场问题确认和回签制度,真正实现“走动无盲区,管理零漏洞”。在基层区队推行“平安榜”创建活动,让员工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将违章、隐患等一些不安全因素纳入到自我评价的标准当中,员工对每天、每周的工作绩效有了直观的认识,对于释放激情、激发斗志、规范员工安全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建安全作业环境。为给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确定了3个工作阶段和13项工作内容,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在安全生产整治过程中检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矿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安排相关部门积极整改,确保隐患排查不留空挡,杜绝各类事故隐患的重复出现。各专业组按照整治方案内容及整治标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针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尽快落实整改。同时在区队中积极开展“质量标准化”竞赛活动,定期开展质量标准工作评价与评比,进一步优化井下作业环境,为员工创造优良的作业环境。
管理制度的精简整合,员工行为的自觉规范,加上对井下生产作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员工“能安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4、转观念,强监督,严考核,搭建“人人须安全”的工作平台。
抓好生命价值观的塑造。在区队、班组、员工中大力开展了“生命共同体”教育,通过座谈、讨论等形式,员工牢固树立起了“全矿是一个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观念,明确企业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企业是员工体现价值的舞台,是员工成长进步的依托;员工与员工是密切协作的生命共同体,生产离不开合作,员工与员工只有团结一心,协调一致,紧密配合,才能确保生产秩序和生命安全;员工与团队构成了目标一致的生命共同体,员工融入团队,发挥特长,团队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员工与家庭是缺一不可的生命共同体,员工是家庭的顶梁柱,家庭是员工的港湾;企业与家庭促成了和谐稳定的生命共同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大后方”,是确保员工安心工作的“后勤保障”。开展生命共同体教育,实现员工生命价值观塑造,触动了员工的心灵深处,对于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强化各级部门的监督。针对集团公司权力下放、处室检查减少的现状,专门成立了由副总工程师带队的安全特别小分队,每次检查不少于4个小时,每一组检查不少于2个头面,每次所查头面都要进行定级、排名,所查问题全部落实到人头,并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每月组织特别小分队活动都在7次以上(含地面1次),为强化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对现有安检员的定期培训,并扩展培训内容,充分提高了安检员的个人修养和安全素质,使安检队伍文明执法、阳光执法、严格执法成为一道风景。
增强考核的严肃性。上半年,对照集团公司“安全红线双十条规定”和矿“安全黄线”管理规定,由各专业部室牵头,对分管专业内的隐患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针对集团公司十条管理红线,积极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使一些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对违反红线、黄线管理规定的干部员工,进行对号入座,依据标准严肃处理,实行重奖重罚,触动大家的安全神经,维护了红黄线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实行多种方法,构筑“三个保障体系”
以班组考核为前提,对安全绩效差的员工、班组、区队给予关注和帮扶,提升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努力构筑员工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矿井的“三个保障体系”。
1、推行“四种方法”,实现员工保班组。
以全员绩效考核为依据,对综合排名落后的员工,分类别进行疏理,针对性的施以不同方法,以推进员工个体综合绩效的提升,来确保班组安全绩效得到保障。
对安全意识差的员工,实行“自我教育法”。首先是督促员工深刻剖析自身安全意识差的根源,责成其选择可促其意识提升的优秀员工进行“一对一”辅导和教育;二是由队干带领安全意识差的员工,对身边发生的同类现象进行收集整理,引导员工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让员工在共同参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安全意识不强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提升安全意识;三是利用班前会之机,让员工在会上将讨论分析的过程进行讲解,与其他员工进行共享,增强自身荣辱意识的同时,提醒班组成员引以为戒;四是书写《自我改进意见书》,在区队安全会上与队干签定责任状,作为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的处罚依据。
“自我教育法”的实施,重在以队干的有效引导和优秀员工的帮扶教育,让员工在参与原因分析过程中,增强自我反醒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以自我意识的提升来保障班组的整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