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进一步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各项安全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发电企业电力生产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水平,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安全管理的进程入手,阐述了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并根据三峡电厂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四个步骤。
关键词: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
同诸多企业一样,三峡电厂目前的安全管理面临挑战:一方面,电厂制定了较全面、较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规章制度,在监督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对安全方面的奖罚也做到了规定明确、照章执行;但另一方面,在生产工作中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人为责任引起的事故、障碍时有发生。如何让员工自发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地使员工在观念上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通过参加“清华大学—长江电力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使我对进一步完善三峡电厂的安全管理有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为使大家都来探讨安全——这个永恒的话题,共同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我将这些想法进行介绍,争取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1 安全管理的进程
第一阶段:只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十世纪前期,人们将事故分析的重点放在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上面;代表有“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第二阶段: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同时关注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他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且认为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所以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大名鼎鼎“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第三阶段:系统安全理论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在研制洲际导弹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安全理论,其特点如下:
a) 改变了原来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开始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b) 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c) 对不可能根除的危险源,可以减少其危险性来减小风险;
d)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要求人们不断地去认识和发现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人们通过对事故认识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目前“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为目的的安全管理概念。
1.2 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企业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型态文化、物质型态文化和制度型态文化的复合体。
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1.3 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有的同志认为:我们企业人为责任的事故或障碍并不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水平还是挺好的。但根据“海因里西法则”:一次重大事故发生,其背后会经过29次轻度的事故和300次有惊无险的经验;说得简单一些就是:300次的未遂将导致29次轻度事故和1次重大事故。目前我们看到和关注的只是引起较大后果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只是全部不安全事件的冰山一角;事故和障碍的时有发生,说明企业内还大量存在异常和未遂的情况,也说明员工的违章行为还大量存在。
也有同志认为:在我们企业中大部分是遵章守纪的员工,有违章行为的员工是少数,这少数人不会形成气候。但“酒与污水法则”告诉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把酒倒入污水,得到的是污水;把污水倒入酒里,得到的还是污水。如果对这些违章的“污水”不进行“控制”和“改造”,他们的违章行为将通过盲从思想、省劲思想、侥幸思想在员工中传播,形成习惯性的违章行为,此后果将使一个良好的团队变成“污水”。
安全管理制度只能约束人的行为,而企业安全文化却能培养人,所以只有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真正形成安全的氛围,使违章行为没有土壤,企业才能逐步提升本质安全化的水平。
2 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要关注四个方面
2.1 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
人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
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说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依靠人,不仅依靠领导,更要依靠广大员工;因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离开员工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客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塑造人、培养人,同时也是为了人,即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2.2 从目前运行的管理体系中进行提升
通过近四年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保持,三峡电厂的管理体系正在深入人心,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有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平时的生产工作中都能自觉地按体系所要求进行工作,如做好相关记录、按规定操作、按标准作业、控制关键点和各类风险等;部分员工能自觉地依据“PDCA”的模式来实现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管理体系要求的教育/培训和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员工的心理因素,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能起到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观念的效果。
利用好管理体系的平台,逐步完善管理体系的各项工作,对形成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将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2.3 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
在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时,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入厂教育期间是新员工的教育关键期,利用此时机对新员工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宣讲和解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先动优势在新员工的头脑中形成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框架,这将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有针对性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使培训真正起到服务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逐步提升企业的安全氛围。
发挥学习型团队自觉学习的精神,使员工被动地接受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向员工自觉、自发的学习转变,通过更主动、更积极的学习,将大幅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2.4 完善奖罚
奖罚分明是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运用热炉定律的“警告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来完善企业的奖罚制度及其执行力度。
首先完善相关制度,让员工明白哪些是应该执行的,哪些可以得到奖励,而另外哪些将受处罚;其次是做到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彻底打消违章员工的侥幸心理;再次是对奖罚做到及时性,鼓励先进、打击违章;最后是制度应适用于全体员工,奖罚做到不因人而异,体现出公平性。
3 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现在企业管理很流行一句话:三流企业,人管人;二流企业,制度管人;一流企业,文化管人。这也正对应着企业管理的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这三个管理方式的特点下面用表格来说明:
模式 特征 | 经验管理 | 科学管理 | 文化管理 |
---|---|---|---|
年代 | 1769-1910 | 1911-1980 | 1981年以来 |
特点 | 人治 | 法治 | 文治 |
组织 | 直线式 | 职能式 | 学习型组织 |
控制 | 外部控制 | 外部控制 | 自我控制 |
领导 | 师傅型 | 指挥型 | 育才型 |
管理中心 | 物 | 物 | 人 |
人性假设 | 经济人 | 经济人 | 自动人、观念人 |
激励方式 | 外激为主 | 外激为主 | 内激为主 |
管理重点 | 行为 | 行为 | 思想 |
管理性质 | 非理性 | 纯理性 | 非理性与理性结合 |
我个人认为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目前安全管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宣传、奖惩等手段来营造整个群体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来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逐步改进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能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各项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标准和流程工作,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这样不仅保护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水平,另外对形成企业荣誉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观点可能存在片面甚至是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