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疏堵结合,防胜于治

作者:周慕健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01日

     每到夏季,新闻媒体的焦点就会聚集到频发的溺水事故中,一年年地轮回,一次次地呼吁,遗憾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样的轮回呼吁中悄然消失了。亲水是人的天性,但是稍有疏忽,涓涓细流都可能变成吞噬生命的惊涛骇浪。如何减少各类涉水事故,特别是溺水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安全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安街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穿流而过的京杭运河,烟波浩渺的万顷太湖,给这座小镇带来灵动之气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涉水安全风险。
    1涉水事故的发生特点
    1.1盛夏时节成为涉水事故的高发季节
    天气炎热是导致涉水事故在夏季频发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夏季学校放暑假,学生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外出活动的时间增多、范围增大,学生有了进行游泳等涉水活动的可能。
    1.2外来人员和青少年成为涉水安全的高危人群
    通过本地区的涉水事故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受害者中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少年占了很大比重。为什么这两个人群会成为高危群体呢?首先来看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群体一般都是18岁-45岁之间的青壮人员,精力旺盛,在业余时间没有固定的生活娱乐活动,到了夏季,游泳就成为了一种消遣方式。一般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去正规游泳场馆游泳的经济基础,天然水域就成了他们游泳的首选场所。同时,由于在外打工,住房条件较差,特别是居住在工地的建筑工人,洗浴设施简陋,去天然水域也成了他们避暑纳凉和洗浴的理想场所。
    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但青少年对事物认知较浅,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预见。同时,由于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够及监管不力,导致孩子偷偷去天然水域游泳酿成悲剧。纵观近几年本地区的涉水事故记录,发现本地青少年发生涉水事故的案例正在减少,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也是外来务工人员迫于生计,无暇照看孩子,又不能将孩子托管给亲戚朋友,孩子们也没有健康规律的暑期活动,导致他们成为涉水事故的高危人群。
    1.3麻痹大意成为具备游泳技能人群发生意外的主要因素
    人们一般认为,发生涉水事故的人都是不会游泳的,会的人不会发生危险。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发生涉水事故的受害者中具备游泳技能的人占了多数。正如人们常说:吓死大胆的、淹死会水的。因为往往敢于下水游泳的都是自认为泳技不错的人,而不会游泳的人不敢轻易下水。
 1.4优美的水域环境增加了涉水安全压力
    新安地区湖泊密布,湖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美丽的自然环境也引来众多垂钓和游泳爱好者。近几年,随着水质的逐渐提升,进入天然水体嬉水的人数也在快速攀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们进行嬉水活动,增加了涉水安全工作压力。
    1.5涉水事故从单类型化演变成多元化
    游泳是各类涉水事故的主因,但是近几年涉水事故趋于多元化。因垂钓、进入天然水域洗车、洗衣服的涉水事故明显增多。
    2导致涉水事故发生的常见因素
    2.1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淡薄:孩子喜好玩耍,渴望走出家门,好奇、亲水的天性使得他们喜欢在江边玩水、游泳、嬉戏、打闹,却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稍有不慎便易滑入深水区酿成事故。
    2.2家长缺乏监护:由于现代小家庭模式增多,夫妻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子女的监护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特别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三口之家,夫妻两个早出晚归,生存的压力及有限的精力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监护好自己的子女。
    2.3自恃游泳技能高,存在侥幸心理:有的成年人往往自恃水性好,心存侥幸心理。有的酒后冲动下水游泳。有的在夏天的高温下,游泳前不做准备活动就往湖中跳,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2.4天然水体水文情况复杂:天然水体内大多布满礁石和淤泥,有些地方还有暗涌,水体深浅呈不规律变化,且由于水温相差较大,游泳时极易造成抽筋等情况的发生。
    2.5将自然水体视为洗涤场所,生活习惯落后:特别是像本地区这样的城市化街道,原本居民大都居住在农村,在村边的河流中洗菜、洗衣,已经成为习惯,拆迁搬至安置房小区以后,许多社区居民还难改曾经的习惯,进入景观河中洗涤。不仅对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6天然水域缺乏安全警示标记:由于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要设立覆盖全面的警示标记需要不小的经济投入,涉水安全工作又一直是一个半盲区,导致许多天然水域周围缺少警示标记。
    2.7游泳技能成为边缘化的生存技能:二十年多前,南方人不会游泳的人很少,因为那时没有空调冰箱,游泳成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消暑方式。加之南方人经常要和水打交道,游泳就成为了一种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忙于学习,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水,游泳也就逐渐成为了一种边缘化的技能。
    2.8学校安全教育走过场:虽然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年年搞,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安全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对学生真正起到的教育警示作用不大。
    2.9缺乏涉水事故的救援知识:不管是会游泳的,还是不会的,往往都不具备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当自己或者看到他人落水时,不知道如何施救。
    3疏堵结合,为水乡扁舟撑起安全之篙
    3.1针对宣传,普及高危人群涉水安全知识
    学校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教育。就本街道而言,每年寒暑假之前,所有学校都会进行专门的假期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播放安全知识短片、开展涉水安全主题班会、建立安全教育走廊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假期前的强化教育。对于假期内没人照看的孩子,老师进行安全跟踪访谈。
    我们要求建筑工地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及水上作业单位,定期举行安全生产培训,并将涉水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其中。
    3.2活动吸引,社区成为假期学生的集聚地
    社区联合团委、学校、关工委等部门在每个假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主动邀请无人照看的孩子参加,比如:七彩假日兴趣班、青春记忆动漫剧场、绿色网吧、社区图书馆等,用精彩有趣的假日节目吸引青少年主动前来,减少这类青少年的外出闲逛时间。
    3.3完善标志,设立涉水安全警示防线
    水边的安全警示标志,可能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或多或少能够阻止一部分想要下水野泳的人。对于依然坚持下水的游泳者,也能起到警示作用。今年新安街道就投入数万元,制作了上百块涉水安全警示标记,覆盖到辖区所有天然水系内。
    3.4授之以渔,鼓励学生学习游泳技能和相应的救援知识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调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更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危险。所以,我们提倡游泳,只是不提倡去没有安全保障的水体游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暑期在学校内开展游泳技能学习课程和相应的救援课程。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校动员家长带孩子去体育馆等场所学习游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掌握游泳技能和救援知识。
    3.5夏季巡查,对高风险水域进行阶段监控
    在夏季,要加强对经常发生涉水事故水域的巡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夏季巡查制度,组织城管、派出所民警、社区志愿者对高风险水域进行每日巡查,对于进入天然水域进行嬉水活动的居民及时劝阻,宣传涉水安全的重要性。
    3.6开辟场所,疏导游泳爱好者安全畅游
    为什么夏季溺水事故年年发生,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宣传,野泳现象却屡禁不止呢?因为像这类的事故,光想堵是堵不住的,居民存在这样的需要,而行为执行者又是居民本身,所以一味强调禁游,取得的效果显然不会好。
    疏导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进行:一是加大游泳场馆的基础建设,将游泳场馆建设作为基本配套设施纳入大型住宅区设计规划;倡导一些单位将游泳场馆向社会开放。二是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降低辖区内盈利性游泳场馆的门票价,鼓励居民要游泳去安全措施相对到位的室内游泳场所进行嬉水活动。三是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安全条件相对较好的天然水域划分出一块游泳场地,进行必要的安全设施改造,设置水位线,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以游泳场馆的模式进行管理。
    只有构建出一张集“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涉水安全防护网,加大对公共游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加强对涉水高危人群的针对宣传,才能真正地从源头上减少涉水事故的发生,保一水平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