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成都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全行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当前成都市处于“十二五”时期,这更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于优化成都市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农家乐”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加强“农家乐”安全管理更是摆在成都“安监人”面前的头等大事。现在就“农家乐”安全管理谈谈我个人见解。
一、当前“农家乐”安全现状
“农家乐”是集农村乡土风情、农事乐趣、食宿在农民家庭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当前据笔者观察,成都市“农家乐”这一新的经济体一直处于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的开放型模式之下,范围不一、规模不一,安全建设标准不一,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在自家“自留地、宅基地”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存在如下安全隐患: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大部份“农家乐”都没有经过立项和规划,都是农民随意建造,盲目建造,更多的“农家乐”业主更是“建筑师”和“设计师”,更谈不上安全建设项目“三同时”报批。安全设施设计、安全条件论证更是遥不可及。所以,规划布局处在“无政府状态”和“听天由命”状态。
(二)安全基础条件薄弱
农民的资本金有限,都是边发展边建设,“农家乐”的建设都是处在“建设--再建设--扩建--改建”之中,安全投入更不能一次性保证。在“农家乐”安全设施建设上更是能省则省,建筑材料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大多数都不会科学考虑安全保障。加上农家乐地处偏僻农村,基础设施更是不能保障,比如道路狭窄、弯道多、落差大,无安全设施的情况十分普遍。
(三)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这在“农家乐”是个普遍的现象。首先,由于“农家乐”离城区较远,而且从事“农家乐”服务的人员又大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程度错综复杂,他们旅游旺季是服务人员,旅游淡季就务农或外出打工,所以,服务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较差,部分业主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传统的生活习惯让他们表现为不重视安全。主要体现在:房前、房后、厨房乱堆柴草、生产、生活资料;随意焚烧和丢弃生产、生活垃圾;人、畜、禽生活环境交叉。这都是由于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农民对安全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再次,由于经济水平的原因,让他们无力考虑更多的“安全”,眼前只考虑解决生存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让他们看到了经济发展的“曙光”,作为“原始资本家”特征追求“经济利益第一”成为他们第一要素,安全意识只能停留在“宿命论”上。
(四)政府对“农家乐”安全投入不力
地方政府对“农家乐”安全投入不力主要体现在:
1、地方政府还没有制定出“农家乐”统一安全建设规划标准;
2、政府对“农家乐”的安全建设监管不力,指导性安全建设更是真空状态;
3、政府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及业主安全培训不足;
4、“农家乐”地处农村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二、“农家乐”的安全管理
(一)建立“农家乐”指导性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列宁说过:“关心工人的健康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我们地方政府应尽早出台“农家乐”安全建设标准,“老农家乐”按照“标准”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引资、原业主投入”的形式完善安全条件。“新农家乐”政府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标准”规范化建设。建立“农家乐”县级、镇级、村(社区)三级安全管理体系。由政府出面对“农家乐”进行安全社区文化建设,建立“农家乐”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二)政府加强“农家乐”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重点加强农村消防水源、消防管网、消防车辆、消防通道、消防器材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公共垃圾处理场所和收集场所;培养一批“农家乐”安全应急救援队;建立“农家乐”安监局、消防、医院、公安、交通等综合性安全平台。
(三)政府加大对“农家乐”安全培训
政府组织加强对“农家乐”一般从业人员、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安全培训,并建立一种安全教育常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