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项目的策划。要依据待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工作量、覆盖面、解决问题的时限性等来策划一个或多个安全促进项目。促进项目对象要具体,并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开展)和目的性。
★ 促进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措施大体包括政策、管理、服务、宣传、环境、设施、产品等。通过各促进措施的内容、实施起止时间及实施情况。对于重点促进项目还应描述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实施部门、时限、资源保障等。
★ 项目评估通过项目的预期目标作主要依据,通过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或客观证据,例如伤害人数、事故起数、安全知晓率、满意度、项目针对目标人群和场所的覆盖面变化情况或环境改善情况等客观证据来佐证项目实施效果。
★ 安全促进项目要有项目背影(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干预措施、干预效果、持续改进计划。
● 指标六、宣传教育与培训,要描述:
★ 制定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情况,包括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和管理方法;
★ 社区能够利用的宣传教育与培训的设施和资源,例如,安全宣传栏、宣教基地、师资力量等;
★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的安全培训计划及管理要求、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途径、方法和频次。具体开展的工作可在指标五的促进措施中描述。
● 指标七、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描述:
★ 地区潜在的重大突发事件类型及可能的后果;社区的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 各层级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分布情况及履职能力等;
★ 物资保障,应急设备设施的配备及分布;
★ 应急演练与培训,包括针对不同场所、人群的演练和培训工作;
★ 申请方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描述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例如应急机制、应急平台建设、应急模式、资源共享机制等。
● 指标八、监测与监督,要描述:
★ 采用的监测监督方法,例如,行政监督(各类安全检查、评估等)、公众监督(满意度调查、事故曝光台等)、媒体监督(媒体曝光等),应介绍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实施途径、内容和实施情况及获得结论(数据变化趋势等)。
● 指标九、事故与伤害记录,要描述:
★ 事故统计管理部门与分工;
★ 不同信息收集渠道及记录要求:交通、火灾、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四大类及社区内相关单位(如学校、燃气公司、妇联、工会、大型企业等)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符合地区实际状况;
★ 医疗单位的伤害数据收集应尽量采用伤害监测卡或诊疗日志;社区自行记录伤害的应描述记录格式、内容;
★ 事故与伤害记录的管理要求(查询、使用、保存、处置)等。
● 指标十、安全社区创建档案,要描述:
★ 创建档案保留的信息内容;
★ 负责建立档案的部门及相关职责;
★ 创建档案的管理方法。
● 指标十一、预防与纠正措施,要描述:
★ 制定的预防与纠正措施管理制度,包括事故与伤害调查制度;
★ 针对安全检查、信息交流、专家指导、绩效评审中发生的问题(不符合项)及整改措施的描述,例如隐患排查与整改;
★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及各类事故伤害发生原因,社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描述,事故与伤害可以是社区内发生的,也可以是社区外部发生的。预防与纠正措施是管理上的要求,报告中需举例说明。
● 指标十二、评审与持续改进,要描述:
★ 社区采用的重点项目与整体绩效评估的方法(实施部门、适用范围、实施途径和频次)及实施情况,包括年终工作总结、第三方评估、社区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等,重点促进项目的评估包括对项目计划、过程、结果的评估;评审的结果分析、发现的问题;
★ 持续改进计划,包括下一步安全促进工作的重点、目标计划与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