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16日

 一、电力安全文化的历史传承
  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基础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关联性和规模性。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费都是通过电力网络同时完成的,电力企业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发、输、售、用各环节的相互紧密配合,比例协调统一地进行。而电力行业的五大特性,即实时性、系统性、科技性、高危性和社会性等属性决定了电力系统必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始终处于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为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摸索、创新、实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电力工业以行政管理为主,安全生产主要围绕防止发生人身、设备、电网事故三个方面展开,建立了以“两票三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国家电力管理部门推动,在电力企业普遍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创一流等活动,进行设备、环境综合整治,力求奠定更加扎实的安全生产基础,这一阶段是以组织目标为主要特征。近几年,为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常态机制,又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危险源)预测、预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等工作。这些都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进一步深化,对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仍然存在着大量可控的、不可控的、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因素等,时时刻刻威胁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我国电力行业为了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手段,真正调动广大电力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性,建立电力企业主动安全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外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逐步将安全文化的概念引入到电力企业,用它来改变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被动局面。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地在电力企业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形成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其安全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
  二、电力安全文化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使我国电力工业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一是电力企业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发电领域新的投资主体不断加入,央属、地方、民营企业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而电力生产的系统特点需要严密的组织性,矛盾日益显现;二是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要求电力安全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法监管,转变过程中许多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力安全;三是国家提出经济发展要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转变,需要探索符合这一要求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在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电力安全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老观念发生碰撞,新的问题在发展中油然而生,主要表现在:
  1、厂网关系的变化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新课题
  电力生产供应的网络性和发输配售瞬时完成的特点,决定了各个环节必须密切协调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在传统体制下,发输配售集于一体,多数电厂与电网属于利益共同体,电力系统安全主要靠行政命令。厂网分开后,则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调合同的履行,要求安全体系与市场体系同步建设,因此需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需要妥善处理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各方树立大局意识,共创多赢的新格局。当前,旧体制已被打破,新体制尚在探索完善之中,更需要各市场主体之间加强协调、互相配合,意识相同、文化相近,这样才能共同确保安全。
  2、电力安全文化主体多样性
  垂直一体化的电力管理体制被打破后,厂网双方在物理上仍然保持紧密联系,但在资产隶属和组织体系上则呈现出条块化的状态,原有国家电力公司分成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形成国有和集体、个体、三资企业并存的多元化态势。在市场环境下,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安全文化存在传承性,很多新进入电力行业的企业在安全文化上带来了原行业的特点,这点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对电力系统的特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存在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象,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
  3、电力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传统安全文化与当前安全理念的传承与融合的过程,不同文化主体安全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国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较为扎实,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抓得实,效果明显,基本处在向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三阶段发展中,即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安全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都有责任的持续改进过程的阶段。很多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由于厂网分开后,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同,投入少,还是沿用原电力部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建立一套适合新形势下的自身的电力安全文化体系,基本还处在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即职工们倾向于认为安全只是管理者的职责,与己无关,是由其他人强加于他们头上的,或第二阶段即员工能够产生要求工作于安全环境之中的意识,但并不是在员工个人和班组水平上的安全的自觉承诺和认识。电力安全文化建设进展很慢,成效甚微,进而影响电网安全。
  三、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是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作风、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项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系统工程,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1、 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措施不断完善,员工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电力企业的习惯性违章还有屡禁不止的现象,生产和人身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说安全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是电力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升级,能更好地促进员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生产安全的目标。
  2、 指导电力安全生产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必然会对员工的一言一行起指导作用,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安全理念转变,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同时,这种作用还将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引导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指导企业安全生产。
  3、 激励电力安全生产
  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力气,有基本思维能力;作为社会人,每个人又都有精神需要,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未获得激励时,人发挥的只是物质力量,获得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就得到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安全生产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安全生产行为的推动力。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责任目的的认同与共识。当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是一致时,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满足,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广大干部员工们认真落实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齐抓共管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企业的安全工作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4 、凝聚电力企业人心
  企业员工生活在企业,其生存同样靠的是企业丰厚的物质文化。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利益共同体,决定了共同追求丰厚的物质文化是双方的动力源泉。安全生产无疑是维护和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有助于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到安全生产上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积极向上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粘结剂,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方式培育企业、员工群体对安全生产的理念认识,同时传递、沟通心理情感,促进情感相互交融,把共同的利益目标同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果等同起来,充分激励、调动双方的安全生产热情,使双方形成巨大的合力向共同目标奋进,以追求更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当安全生产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被员工认同后,它就会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更能体现出主人翁精神,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有利的调动到安全生产上来,有利于整体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生产水平。
  在电力行业中引入安全文化建设理念,是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一种新认识,是建设新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倡导和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以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为目标,努力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促进主动安全机制和主动安全环境的形成,是实现新形势下电力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树立电力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