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与海事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创建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核心。
海事安全文化指海事机关为了控制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所创造的文化,是具有海事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可阐述为海事部门在长期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总结、提炼形成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安全监管方针,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和“务实、廉结、高效”的工作作风,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实现“使航行更安全,使水域更清洁”的目标,并为海事人所普遍认同的海事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建设海事文化是海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海事安全文化是建设海事文化的核心工作。
海事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海事人及部门对控制安全、预防事故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海事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机关容貌、风纪、文明环境,健全的海事管理体系及控制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与制度的建设,沉淀于海事人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我们需要让这些在日常的工作见之于形、闻之于声。
海事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海事管理制度的约束对安全监督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而海事安全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海事安全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动力,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每个海事人和外界社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构筑海事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海事人的内在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海事部门把海事形象、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同每个海事人前途及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责任和目标在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
如长江海事安全监管规律(“442”),不仅为广大海事人员规定了安全工作的四项原则(依法行政、便民利民、依靠政府、标本兼治),同时指导大家在工作中应当抓住的主要矛盾——4个重点:(重点水域“六区一渡”、重点对象“四客一危”、重点时段“两期四节”、重点气况“六大一变”)和重点工程(牵牢一个“牛鼻子”、编牢一张“安全网”);“153040”快速反应机制,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的观念。正是有了上述的规范,以致直接影响着长江海事执法人员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应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海事安全文化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每个海事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海事人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良好的海事安全文化不仅会使水上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海事部门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监督管理相适应的制度、行为等相应的文化得到平衡发展,这对树立海事人的形象和增强海事部门对外威慑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使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搜救及时有效。
三、建设海事安全文化具体措施:
先进的文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海事安全文化的建设应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体现我们海事文化特点,并且还要结合时代形势的变化,适时地修改海事安全文化中不适应的环节和内容。海事部门应将安全文化作为海事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海事安全文化,最关键把安全责任意识植根于海事职工之中,安全责任成为海事职工一种追求,就是要在海事机构内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特有的海事安全文化景观,如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等,高水平的全员安全素质和对外监管的整体安全素质,充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水域更清洁的海事安全文化体系。
1、加强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加大建设力度,海事机构应成立活动组织领导小组,由海事部门党政领导参加,所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各基层单位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基层,应提高班组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因为班组是海事部门的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从基层班组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保障水上安全形势稳定。班组安全管理应抓好以下方面:明确班组方针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等。班组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严格规章制度,尊重科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2、加强安全法制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规则带来的冲击,中国为了适应WTO规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加快了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近年来,修订、颁布了一大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但是,这些还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还需要制定许多新法规,以及对诸多法规进行修订完善。特别是内河交通安全法律阶位还不高,一些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或漏洞,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未真正形成。
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理论方法等是培育文化的重要环节 ,有了这些,就能对海事人员杂乱无章的个人行为进行有序的约束和规范,消除不安全的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执法方法等。并实现自我控制,自我形成有形与无形的、强制与非强制的行为规范。
3、完善海事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安全文化要求有规范的制度来支撑,建立健全的海事管理体系,对于依法行政、规范操作、有效监管、优质服务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前的海事管理体系由于建立时间短,且很多是借鉴其它行业或部门的有关规定,甚至是闭门造车,在现实运行中难免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及监管盲区。因此,在安全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各区域和单位实际,完善海事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强对海事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
水上交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它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作为安全监管的海事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安全意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对工作区域内的有关风险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形成强烈的安全使命感。安全培训要注重提高“四个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行政素质、技术素质。
5、积极引导海事人员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育责任意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是安生生产的核心。创“责任型”单位,做“负责任”的人。作为海事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对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态度端正、作风严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履行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和水域环境清洁的神圣职责。
6、努力培育海事人员的服务意识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在当今社会,作为海事机构,推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三个服务”的理念,并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优劣作为检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标准尺度。